张嫣笑着给儿子系上吃饭的小围兜,对着外面说:“那就端上来吧。”
苗条的宫女捧着托盘,上面放着一只直径八寸的竹制蒸笼。蒸笼上铺着一张油纸,这样上面的灌汤包才不会粘底。
多亏萧靖嘴馋,才让本来是宋朝才出现的灌汤包,被人提前发明出来了。在北宋的小吃摊上,灌汤包当时称为“灌浆馒头”或“灌汤包子”。他很喜欢这种能够同时吃面、吃肉、喝汤的包子,老婆和儿子也喜欢。
张嫣拿儿子吃饭的小勺,给大葱拨了一个,提醒道:“小心烫,小口吃啊。”
“嗯嗯。”
大葱用鼻音表示他知道了,在吃上面,他是很懂行的。
灌汤包分大汤包和小汤包两种规格,今天吃的是小汤包。小男孩握着勺子,透过微微晃动的面皮,都能感受到内馅充满了流动的汤汁。
这滋味得多美啊!
大葱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先是对着灌汤包“呼呼”地吹气,让包子的热度稍微降下来。再把嘴巴凑上去,轻轻地咬了一道口子,小口喝汤。
金黄色的汤汁都凝聚了肉馅的精华,有河虾的鲜美,猪肉的温润,细品之下,还有少许辛辣感。那是因为添加了生姜,用以去腥,姜蓉已经剁得很碎,不觉得难吃,反而有一种清香。
汤喝完,接下来就是一口闷。
小男孩张大嘴巴,把剩下的灌汤包都往嘴里塞,他见过父王就是这样吃的。但是他人小嘴小,非常遗憾还是以失败告终,只能分两口吃完。
“大葱这是在吃什么?”
刚下班回来的萧靖看到儿子拿着勺子,拼命往嗓子眼里捅,差点就吓死了。
怎么老婆也不管管孩子!
他再仔细一瞧,原来是吃灌汤包啊,难怪大葱会拿着勺子在那儿吃。灌汤包的皮薄,拿筷子夹几下,汤很容易漏出来。
还是勺子方便。
太子不把自己当外人,一个屁股坐下来也要吃。他问张嫣,“大葱吃了几个了?”
张嫣自己吃了三个,她一直留意着孩子的动静,道:“他就吃了一个。”
“一个也不错,别让他吃那么多,你看他都肥的。”萧靖毫不客气地拿了儿子的小碗,抢了儿子的勺子,“乖啊,等会儿还有饭,大葱你现在多吃了,晚饭就吃不下了。”
大葱:……
呜呜,为什么就抢我的!
小男孩愤怒地瞪过去,好在他老子良心未泯,喂他再吃了两个。好吃的灌汤包被小孩几口咽下去,嚷着:“父王,叫我再多吃两个,多吃两个吧。”
“没了,你自己去玩。”
萧靖往大葱的肥屁股上拍了一下,臭小子,滚蛋吧。一笼灌汤包就十个,张嫣吃三个,大葱吃三个,他能吃四个!
这个安排简直是棒极了。
好歹能多吃两个,大葱也知道见好就收,不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