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人家被皇帝弟弟请回来长安了。
“那个什么报社,是什么社?”
“莫非是诗社?”
“我猜也许是圣人想要作文章呢。”
“这可说不准。”
许敬宗和崔义玄暗暗对视了一眼,隐隐有些兴奋之感。他们两人刚被圣旨调回来长安,担任弘文馆学士,相当于学校里面老师的身份。圣人召见过他们两人,暗示让他们为武氏的喉舌,在别人说武婕妤坏话的时候挺身而出。
报社是做什么文章的?
他们定要写最宏大的文章,歌颂武婕妤的美德,不能让她受半点儿委屈!
至于一群读书的年轻学生,没有老师们想得那么多。今年弘文馆总共有三十名学生,最小的十四岁,最大的十九岁,绝大多数人出身不凡,或者是才学顶尖者。濮王李泰刚回来长安,把自己的儿子李欣塞进来当插班生。
不为别的,他是想让李欣当记者,学会在李治面前露脸。
李欣一下子被同学们围住了。
年轻人的耳朵顿时发红,他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场面,只能艰难地保持微笑。他没有隐瞒过自己的身份,九叔和耶耶筹划报社的事情,他听了俩耳朵。
李欣顶着同学和老师们热切的目光,说话的语气不太确定:“……九叔说过,文章不要繁复,力求后院妇人和刚启蒙的孩子都看得懂。内容必须言而有实,不能过分夸大,不能胡编乱造。”
“哦——”
众人听完,若有所思。
只要李欣没撒谎,圣人便是不喜欢夸张派,他喜欢写实派的。把文章写得花团锦簇不容易,其实写实派更难,对笔力的要求更高。
报纸上的文章,比如新闻,要求的就是要真实。
“不过……结合一些吸引眼球的小手段,也不是不可以。”
这句话是萧靖说的。
一个深受奇葩小编荼毒的后世人。
大唐芙蓉园,曲江河畔
因为天气太热,监考官李泰把考试地点安排在曲江旁边的凉亭。江面非常开阔,迎面而来有阵阵清风,他捧着弟弟友情赠送的零食,一边喝茶一边剥五香核桃仁,别提有多惬意了。
濮王完全体会不到考生们紧张的心态。
考生们有老有小,年纪跨度极大,老的是弘文馆的老师们,五十岁的都有。小的是读书的学生们,充满青春洋溢的风采。除去力有不逮的老夫子,过来参加报社考试的总共有五十人。
武氏两大打手许敬宗和崔义玄、李治的大侄子李欣都在内。
大家对参加圣人的报社,报以极大的热情。听闻这不是普通的诗社,圣人会亲自看他们的稿子,若是写得好的,说不定能得到圣人的召见。
打工人,打工魂,替皇帝打工就是人上人!
鉴于这次考试没有参考书目,监考人又是大名鼎鼎的李泰,完全没有作弊的可能。考生们不知道会考什么,连李泰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