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太初本源经 > 第326章(第1页)

第326章(第1页)

第326章

姜云轩抬起头,望着玄业大师,说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我也是这样做的啊,可为什么有时会心浮气躁?”

玄业大师没有直接回答他的话,颇有深意地看了姜恒源一眼,说道:“无上菩提者,在身为律,在口为法,在心为禅。应用之道,虽然不同,但本质一致。就好比江河湖海,在不同的地方,名字不同,水性无二。律就是法,法不离禅,你说人们为何要妄起分别呢?”

姜云轩明白玄业大师的意思:身体力行者为律,口宣言说者为法,行之于心者为禅。随即说道:“既无分别,怎么修心?”

玄业大师道:“心本无伤,为何要修?无论垢与净,一切勿起念;无修无念,为无上禅。”

姜云轩闻言,顿时愣了一下,他想到了地球上禅宗六祖的故事。

地球上,华夏有一传说:佛祖在灵山说法,拈花微笑,遂传禅宗之无上法门于弟子加叶云:“我有无上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加叶大师心领神会,创佛教禅宗,历传三十多代而之达摩,达摩一苇渡江,至河南嵩山创少林寺,遂为禅宗中国始祖。历传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是为禅宗中国五祖。

禅宗讲究不立文字,言传口授,明心见性,直指人心。它的正法的传承以衣钵为依据,所以天下和尚莫不以此衣钵为最高追求。

弘忍大师自幼得禅宗正法,老年却不得其徒而传之,很是郁闷。有一天弘忍大师召集寺中众僧宣布说:即日起,你们各作一偈,阐述对禅宗的见解,我将根据大家的悟性,选出传承禅宗衣钵的六祖人选。

最先是五祖的首座弟子神秀作了四句偈语: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弘忍大师起来一看,知是神秀所为,遂展颜微笑曰:“得我骨矣。”

当时六祖慧能只不过是个干粗活的僧人,他在旁边舂米,也作了四句偈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看到,心中吃惊,知禅宗衣钵继承者必是慧能。

之后五祖拄杖独自来到惠能工作的舂米坊,问:“米熟了吗?”惠能答道:“还剩谷壳!”五祖以仗戳地三声,转身离去。惠能心领神会,夜半三更,从后门进入五祖禅堂,五祖正等候在此。

五祖随密传禅宗真谛。然后说道:“我今将禅宗衣钵传授于你,现在我送你连夜南去。”

五祖遂连夜送六祖之九江北岸,五祖欲操桨行舟,慧能说:“我来划船吧。”五祖说:“明明是我渡你,怎么要你来渡?”六祖说:“我未得佛,师父度我,我今已得佛,我当自度。”

于是慧能南去,从此,禅宗分为南北两宗。

姜云轩想到这个故事,心底清澈,不觉口中念道:“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结合玄业大师指点,姜云轩认识到所谓修心也是个不对的概念,心本无损伤,无需修的,恰恰是因为他认识不到心的“本自具足”,执意有修行的念头,才不时会生出一些烦躁之感。

比如,总想着去除垢秽,获得清净,认为这是一种“修持”,若不起分别垢净的念头,无修无念,才是无上禅。

红尘炼心,心炼红尘。说话间,姜云轩的身体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如光影相合,水乳交融,他的道心也变得无比的圆润剔透,似有似无,若隐若现。

道心惟微,人心惟危,道心与人心相对,而尘心亦是道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