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孝结束,温菀也算出了孝期,当然先帝儿子和未出嫁的女儿,还要继续守孝。
只是守孝也不耽搁宫里的各种事情,之前是先帝后宫妃嫔的勾心斗角。
现在先帝走了新帝登基,宫里的事情又发生在新帝后宫。这些事情来来往往也就那些东西,算不得稀奇。
温菀得到的消息也看得出,和先帝后宫没太多不同。
不还是有点,至少新帝后宫就没先帝后宫那么多蒙古妃嫔。
之前新帝只是皇子后来成了太子,后院才多了一个蒙古出身的侧福晋,还有一个格格。
侧福晋入府没几年,也不怎么得宠,一直都没有孩子,那个格格倒是生了一个小格格。
因生了孩子这次对方的位份也不低,那个侧福晋只得了一个昭仪的位份,不算低却也不高。
谁让她不得宠,没谁为这么一个失宠的妃嫔去为难皇帝,就是她出身的蒙古部落,都在想着要再选一个人入宫。
先帝驾崩时,带着蒙古血脉的皇子年纪还小,加上有太子这个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也不可能轮到他。
但是想也知道之后对方一个亲王爵位是少不了的,谁让对方母家势力颇大。
现在上位的皇帝和蒙古关系有远了一些,那些人怎么可能甘心。自然要送更多蒙古女子入宫生下子嗣才行。
不过温菀知道,这些女子就是生下皇子,也上不位的。
先帝驾崩前和新帝说过,现在朝廷和蒙古关系和睦,却也不能不防备。
蒙古妃嫔可以有也能让她们生下孩子,只是有一点,那就是这些带着蒙古血脉的皇子,最好不要登上皇位。
以后不用说,他这一朝定然不行,只是也不能做的太过,不要被人看出。
先帝还告诉他可以多纳一些不同部落的蒙古妃嫔,让她们自己去争,不用自己出手。
温菀估计是除了皇帝唯一知道先帝交代了什么的人,之后皇帝即便告诉了其他人,也不可能完全说出。
先帝可是说了不少隐秘的事情,那些事情,可不是谁都能知道的。
转眼之间两年过去,先帝的孝期终算是过去了。
康熙二年孝期结束后,皇帝动作就大了起来,之前毕竟还在先帝孝期,他就是想改变一些东西,也不好太多。
现在先帝孝期结束,总算是能够做一些事情了。
就像是后宫的问题,先帝妃嫔不少,安置起来可不简单。
按理先帝妃嫔一般是安置在两个宫殿中,因先帝有皇后,现在是两宫太后并立。
正好两宫太后住正殿,剩下的就住后殿和东西配殿。
可两个宫殿根本完全不够用,就那么些皇子安排先帝妃嫔和她们的宫女嬷嬷,怎么可能住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