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准确地知道目标的行踪——cc的行程是提前订好的,但保护格温的几计划属于秘密行动,原本就是很小众的计划;
第二,也就是在纽约活动最危险的一点,就是要保证不会有什么超级英雄出来搅局。
knightare的战斗力和体型可以保证不会被普通的战机和武器所阻止,但超能力者和一些特殊武器也会让knightare露出破绽。
这两个点,在同一时间达成了。
cc恰好出现在那个被埋伏的位置,knightare从地下窜出,直接带走了她;复仇者联盟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出现,因为他们恰好在防备着九头蛇开战前会议。
这真的只是恰好吗?
这个世界上没有巧合可言。
比如蜘蛛侠的新战甲可以直接贴身穿在衣服里面,不需要再找地方换衣服。这让他能够在第一时间跟上,蛛丝牢牢地抓在了knightare的外壳,内置的ai凯伦干扰着外部摄像头,让knightare的持有者无法看到背后的情况。
彼得试了试外机的硬度,其实以他的臂力击穿驾驶舱并非完全不可行。
但是,蜘蛛可不会飞。
在这样高的位置,如果knightare出了问题,大家都得完蛋——不,cc除外。
而且,就这样跟随着knightare飞行的方向,也未尝不是一个追踪的方式。他这样想着,手指的静电吸附让他能够轻松地扒在机械外壳上,甚至有时间拿出手机,给自己和knightare留了个合影。
坐在knightare手掌——准确地来说被轻压在两掌之间的cc透过指缝看着下面远去的城市。
好消息是,这样的话便完全不用考虑在城市当中战斗的战损了。
cc换了个姿势,她发现knightare的手掌攥得很松,虽然像牢笼一样限制了她的行动,但却并没有给她过重的压力。
如果是vv的话,为了防止中途cc从高处跳下——这对cc来说是完全可行的逃离方式——他会用力握紧knightare的这只手,直到cc的肌肉断裂、骨头破碎。
但现在的手,是一种带着感情的——笼子。
vv并不想要监禁她,vv想要杀死她。
想要监禁她的人,应该是——
cc半跪在knightare的掌心,她的身体伸到了指缝外,看着头顶knightare的眼睛——那里也knightare对外的“视线”摄影处。
“毛,你在里面吧。”她的声音不大,高空中“呼呼”作响的风在声音出口的瞬间就将其吹成了碎片。
就连耳聪目明的彼得都有一瞬间怀疑自己的耳朵。
knightare眼睛里的流光一闪,原本平顺飞行的高达开始俯冲,猝不及防的彼得差点被吹出了,蛛丝牢牢地缠在高大的机械外肢上。
下空是一片草地——看上去有些像高尔夫球场,边缘有不知道哪里来享受生活的几个人聚集在一起。
看到这不同寻常的模样都表现出了惊恐,几乎没有人敢停留,瞬间就如鸟兽散。
几乎是落地的同一时间,彼得就从knightare的后背跳下,徒手掰开了巨大的机械手指,抬手想要接cc出来。
但他眼前的cc仿佛看到了什么,抬手对着彼得用力一推,毫无防备的彼得向后摔了下去。
就在下落的同时,他看到了细密而无声的能量光束从knightare的机械手掌外穿过,正中了cc因为推他而伸出来的手臂。
非常快的能量武器。
knightare的指节和缝隙的激光口打开。
半空中的彼得瞬间感知到了危险——他什么都没有看到,但那种寒毛直竖的感觉催促着他在空中扭腰、翻身。即使没有落脚点,他的爆发力和柔软度也强得不可思议。
几束激光几乎是贴着彼得的脖侧、脸侧和后背而过。
他的脚尖落在地上,腿部肌肉瞬间压紧了爆发力,接着他猛然弹开,手腕上喷射而出的蛛丝贴紧cc身下的机械手背,围绕着手腕向下环行半圈,勒起的蛛丝就像是网一样弹开。
他的反应力极快,追踪彼得心音的速度根本赶不上他的行动速度。
和knightare相比小小的身体灵活地在巨大的机械体外快速穿行。
在地面上,彼得快速寻找着能够一拳将驾驶舱里的人拖拽出来的可能性。但读心的好处就在于,任何佯攻对毛都是不起作用的。
彼得一拳砸在能量罩上,力量的反弹让他在一瞬间承受了和他攻击相同的力量,他瞬间摔了出去。
毛在驾驶舱用轻蔑的眼神看着倒地的彼得,一转头却发现因为彼得的高反应力,他的注意力被吸引得集中太过,蛛丝缠绕着不知在什么时候勾出了一座网状的滑梯,让cc从被破坏的那根手指缝中钻了出来。
“出来吧,毛。”cc亦步亦趋地走到了knightare之前,“这不就是你的目的吗,你想要见我。”
彼得从地上站起来,这种时候从驾驶舱出来是很不明智的举动,那不就等于放弃了大好形势吗?
应该不会有这样的人吧。
但他这个想法才出现,knightare后仓就发出了一阵轮滑拉伸的声音,似乎还有释压放气的声音。
接着,一个黑色长发、穿着女式长裙的人出现在他们面前。
彼得制服外那大大的白色眼睛明显一眯——他怎么记得那个叫做“毛”的人是白色的头发,眼睛和耳机都不在眼前这人的身上。
他的眼睛看起来也是正常的深黑色——就是黑得有点不太正常,好像照不进去光一样。
“哈,我就知道,我的行踪如此明显,你们一定觉得我非常外行吧。所以,把我的特征编辑成追踪点就会先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