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对边关这个词实在太过熟悉,因为他们就在边关戍守。
中秋节晚上,戍边部队也在组织看中秋晚会。
原本大家看的是央视晚会,只不过开场的顶流明星让他们纷纷要求换台。
有人提议看魔都卫视,因为这里有诺言。
部队其实对诺言很有好感,《歌唱祖国》是他们大合唱的曲目,《祖国不会忘记》是跑操的时候唱的歌。
於是节目换到了魔都卫视,如果说《但愿人长久》让他们感到惊喜,那麽董军一开口,则是唱出了他们的心声。
每逢佳节,战士们思乡之情就越发浓郁,这时候有首以他们的视角唱的歌,顿时让他们集中了注意力。
「你守在婴儿的摇篮边,
我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
你在家乡耕耘着农田,
我在边疆站岗值班……」
战士们一听就明白,这是军人唱给妻子的歌。
明媚的月色下,自己在边关戍守值班,而妻子在家中守护着婴儿。
纵然相隔千里,夫妻二人境遇不同,却仍然能看到同一个月亮。
月亮,几千年来一直都是寄托思念的载体。
边关和家乡,丈夫和妻子,形成了对比。
就这麽一句,有战士就忍不住眼眶泛红。
不是他们脆弱,而是歌词太过写实。
歌曲还在继续,董军在舞台上动情地唱着。
唱法有些老,没太多的技巧。
「啊~
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
也有我的甘甜,
军功章啊,
有我的一半,
也有你的一半……」
时空转换,场景变换。
家乡的果子熟了,很多人都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杀伤力。
战士们更是忍不住动容,家乡的果树有他们的功劳吗?
实际劳动上没有,但更大的成层面上有。
但是军人家庭就是这样,有人主内,有人主外。
军人也对自己的「家」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那军功章呢?跟妻子有关系吗?
跟家乡的丰收一样,没有妻子的支持,战士们怎麽可能安守边疆。
寥寥几句,用偏向於大白话的歌词,把边关跟家乡的画面勾勒出来。
妻子为家乡家奉献,丈夫在边关为国奉献,每一句歌词都是一副最常见的画面。
音乐回响在营地中,坐在一起看晚会的战士们静悄悄。
偶尔能够听到有人吸鼻子的声音。
「把广播打开。」歌曲进行到一半,连长忽然开口道。
营地里的广播,有时候会用来放军歌。
连长已经认可了这首歌作为军歌。
所谓军歌,不是有军队元素就能被当做军歌的,实际上战士们认可的军歌是在开饭前丶拉练的时候丶看演出的时候,大家一起唱,愿意唱,且会唱的歌曲。
比如《祖国不会忘记》,就是一首新的得到认可军歌,这首歌对於战士们,尤其是戍边战士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心灵慰藉。
嘟嘟几下,广播被打开。
站岗的战士们有些纳闷,这时候打开广播是要干什麽?
门岗士兵情不自禁握紧了手里的枪,竖着耳朵听广播。
「十五的月亮,
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
我也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