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都陆陆续续开始放假,但打工人们可没有什麽寒暑假。
大部分人只能在除夕前两天才能放假,很多人放假是在除夕夜晚上,更有一部分人,春节也没有几天假期。
随着时间越来越近,对家乡的思念也越来越浓。
网友们点开了这首《回家》。
悠扬的前奏,好像是在召唤着在外的游子。
「我走在清晨六点无人的街,
带着一身疲倦,
昨夜的沧桑匆忙早已麻木,
在不知名的世界。」
此时此刻,已经起床走在上班路上的人怔住了。
不是每个人都是九点钟十点钟才上班,也不是每个人都住在离公司十分钟的距离。
在魔都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离中心地带越近,意味着吃住都要花费更多的钱。
都说金钱买不来时间,但有些人的时间,其实并不值钱。
住得远一些,多一个小时的路程,换来一个月节省两千块钱,这笔帐怎麽算都划得来。
离市区越远,意味着能节省更多的钱。
多远才算远呢?
三个小时远不远?
有人住在苏杭去魔都上班,有人住在冀北去京城上班。
六点钟的魔都,并没有太多的人,整个城市其实都还没有醒过来。
出现在街道上的人,大多数工资都不高,他们行色匆匆,赶着第一班车,错过第一班车,很可能就意味着迟到,迟到就会扣钱。
没有人想被扣钱。
住得远是为了省钱,早起也是为了省钱。
歌声继续,行走在路上的人脚步顿了一下。
「冰凉的风吹着我凌乱的头发,
手中行囊折磨我沉重的步伐,
突然看见车站里熟悉的画面,
装满游子的梦想还有莫名的忧伤。」
寒风吹过,吹乱了头发,也吹动回家的心。
回家的冲动,在游子们脑海里生根发芽。
大街上,商家和市政部门,已经在悬挂灯笼,彩灯等春节元素。
只可惜,大多数人,此时此刻无法回家。
魔都火车站里,挤满了等待回家的人。
人们背着扛着大包小包的行囊,艰难地走在路上,或焦急或悠闲地看着车站里的大屏幕,竖着耳朵听着广播。
焦急的人是找不到自己的车次,悠闲的人是早早就来到了车站,他们的车甚至有可能是下午的,但他们上午就来了。
忽然有歌声传来,许诺的声音里,带着对家乡无尽的思念。
魔都火车站里,所有人都抬起头看向大屏幕,寻找着声音的来源。
这首歌太贴切了,仿佛就是看着他们写的,看着他们唱的。
火车站里,人群清晰地分为两个极端。
一部分是年轻人中年人,他们轻装简行,穿着得体,拎着充满时尚气息的行李箱,或者背包。
他们是走向城市的一代人,他们不承认自己是农民,有人称他们为打工人。
他们不需要大包小包,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家人的期待。
另一部分人,则穿得很朴素,甚至还有点土,背着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的编织袋,各种装着特长的袋子,老旧的背包。
他们有一个不怎麽好听的名字,「农民工」。
既是农民,又是工人,不农不工。
他们之所以大包小包回家,是因为里面装满了对家人的爱,每次回家,里面都是给孩子的礼物,给爱人的礼物,给父母的孝心。
两个截然不同,却又同根同源的群体,在火车站里泾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