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宋朝大官人 > 第三百八十四章 太后为我补扣子(第1页)

第三百八十四章 太后为我补扣子(第1页)

矫健而温柔,随意却又不失认真,不羁之中透着稳重。偏偏是这麽看似矛盾的词语,加到陈初六身上却一点也不矛盾,更让陈初六身上散发出来了独特的魅力。

陈初六装好了「土空调」,待外头风一吹来,被瓦罐过滤了,瞬间变得凉爽了。小皇上也热得不轻,当即笑道:「太棒了,如同下了雨一样凉快!皇娘,快看!」

太后恍了恍神,瞧了一眼陈初六身上的衣服:「初六,你身上的衣服怎麽松松垮垮的,这如何像个朝廷命官?脱下来吧,我给你补一粒扣子。」

「啊?这……」陈初六犹豫了。

「呵呵,哀家年幼之时,也出身农家,针线活可不差。」太后笑道,小皇上不懂什麽,也跟着起劲道:「是啊,是啊,我的衣裳,都是皇娘修补的。皇娘说,身为一国之君,要勤俭,一丝一线,当知来处不易。」

「额,话是没错,好吧。」陈初六实是不太情愿,脱了衣服,交给太后,然後继续带着小皇上研究土空调去了。

这大夏天的,陈初六里面穿得十分简单,甚至可以说凉爽。小皇上拿着水,还跟陈初六在嬉笑,衣服被打湿了。透过薄薄的衣服,就能隐约看到陈初六的八块腹肌丶人鱼线丶公狗腰……以及隆起来的一斤半。

还好光线昏暗,要不然真会尴尬死去。一颗扣子补好,陈初六穿好了衣服,土空调的降温效已经很明显了。

太后略微点头道:「不错,此物简单,却能有如此大的功效。看来可以推广至普通百姓之家,此乃一大福分。陈初六,算你立了一功,功过相抵,哀家就不追究你的过了吧。」

陈初六不在意什麽功过的:「这瓦罐是临时找的,若是做成两头空的瓦筒更合适。平民百姓之家,可用稻草,也能取得相同效果。太后若能将此物推广至民间,是天下百姓之福,也能彰显了朝廷的仁威。」

太后略微点头道:「你在右文殿,倒是混得风生水起啊。」

陈初六挠挠头:「还好还好,除了个别人,微臣都能相处得好。对了,太后,《实录》即将修完了。」

「《实录》修完了,你想升个什麽官?」

陈初六还没回答,小皇上抢先道:「皇娘,就让初六来朕身边吧,赐个翰林学士,侍读学士也可。」

太后哑然失笑:「受益,哀家也想让你身边多个知己的人,可要是这麽做了,朝廷文武百官,又要指责哀家胡来了。」

陈初六在一旁也白了小皇上一眼,到你身边有个屁用啊,一点油水都没有,还得被别人眼红。陈初六嘿嘿一笑:「太后,微臣闻户部掌天下钱粮,若是……」

「不行。」太后直接摇头了:「你是皇室宗亲,不可任此实职。先赐你朝参,加玉腰带,位绯袍之末列。」

「啊?玉腰带?值钱吗?有什麽用?」

「不加官俸。」太后回道:「但可示皇亲之殊荣,以别於普通大臣。当然,这玉腰带也不能卖了。」

「哦……」陈初六打消了把玉腰带拿来换钱的想法,又和小皇上说了些话,天色将晚,转身出宫回家了。

太后叹了口气,看着黑下来的天色,又是一个漫漫长夜,没人陪伴。权倾天下,又如何呢。孤家寡人,寡人啊,难怪先帝不喜欢当皇帝。先帝你走了,留下我一个哀家寡妇。

陈初六出得後宫,看了看太后给补的扣子,想了想又给拔掉了。这要是叫家里那几个女人瞧见了,非得被榨乾不可。

拔了这扣子,陈初六意识到了不对劲。今儿个亏大发了,本来是七点上班的,如今却要提前一个时辰去上朝,这朝参是个破事儿啊。

不过,现如今太后和皇上,只五日一朝,在承明殿上朝,倒是不用如常朝一般天天去。

朝参对於陈初六这等官来说,基本上就是凑人头的。你也不知道那些大佬在议论什麽,站到一半,肚子饿了,还得硬撑着不倒下。

最大的福利,也就是下朝之後吃一顿饭。白水煮肉,沾盐巴吃。宋朝还没辣椒,吃得更是乏味了。

次日便是朝参日,陈初六上朝回来,赶紧去自食堂让人做了几个硬菜填肚子。吃饱了,回到自己桌子面前,这又是一大堆的公文。

刚要提笔来写,外头高声喊道:「翰林学士承旨李维丶翰林学士晏殊,翰林侍讲学士孙奭丶知制诰宋绶丶度支副使陈尧佐到!」

右文殿内众修撰丶编修闻言,都是站了起来。整理衣冠,排班宿列站好了。但见外头进来五位学士,右文殿三位直学士陪同着,其中陈初六认得晏殊,其馀也有些眼熟。

晏殊环顾一周,笑道:「诸位辛苦,本官奉冯相之命,前来视察一番修史进度,叨扰诸位了。」

「哪里哪里,诸位大人请上值公堂高坐,我等将公文送至案前。」薛学士笑着道:「陈修撰,你将写好的公文让晏学士过目吧。」

陈初六答应了一声,可晏殊却不愿走,他回道:「本官去过许多地方,这还是头一次进屋未觉燥热,反而觉得凉爽的。不走了,就在这里吧。」

修撰们搬椅子搬桌子,给五位大人坐好了。晏殊坐在正当中,陈初六端来了几本自以为傲的公文。

这几本难度大,较能体现出陈初六的水平。李维丶晏殊先拿过陈初六的公文看,其馀那些学士,则是问一下进度。

修到哪年来了?

到了天禧五年。

那不远了,乾兴年间,皇位交接之时,当注意避讳。

下官明白。

云云。

此时,晏殊和李维也是将手中文章看得津津有味。对於他们这等人来说,艳丽之文章,已经不知看过多少,工整之文章,也早已经看厌了。

但观陈初六这几篇文章,由於事情比较冷门,他行文试图摒弃朝廷所常用的文体,以及艳丽的词藻,而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特别是言及当今圣上与先帝时,更是靠几句话写出了父子之间浓浓的爱意。先帝之仁,当今圣上之孝,令人如沐春风一般。

晏殊与李维忽然想起,陈初六不是陈初六,他还是毕云涛啊。那可是经学自成一家的人,是写出《论漕弊》的文章大家!只不过,陈初六这年轻的面孔,他们常常忘记了将这二人联系在一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