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宋朝大官人 > 第七百四十七章 走为上计(第1页)

第七百四十七章 走为上计(第1页)

「是诗社里的事情?」

「正是。」陈思怀回到:「弟子不小心说漏了一件事。」

「什麽事?」

「弟子不小心将先生即将外放的事情说了去,社员们以为是吕夷简在陷害先生,愤愤不平,现在谋划着名要给先生报仇。」

陈思怀说完,陈初六倒吸一口冷气:「思怀,他们谋划到哪一步了,还没有做出什麽事情来吧?」

「还没有,大家商量的时候说,以大局为重,等会试丶殿试过了之後,再想办法让那吕夷简来一个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想法是刚有,还没定下来,听他们说,是要当街让那吕夷简难堪。」

「唉,难怪官场上都说仕人是最难管教的。这群人聚在一起,不读书不练字,闲来无事,就谋划要做坏事。说是给我报仇,可这其中又有谁懂我呢?」陈初六连连摇头:「徐良骏丶何健京等几位社副,汴京时报的几位编辑怎麽说?」

「徐良骏等人极力反对的,但社员之中,却多有不服者。先生,弟子说漏了嘴,请先生责罚。」陈思怀规规矩矩跪下,伸出手掌来。

「是要责罚,话有该说的,也有不该说的,你得清楚,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你自己去挑一本书,抄写十遍,期间不准与人说话,好好磨炼性子。」陈初六又道:「起来吧,这件事情与你关系不大。我要外放的事情,你不泄露,他们也会知道。这场祸事,早晚要来的。」

「那先生,我们如何应对?」

「应对不了,只能尽量减少损失了。明日去一趟四为诗社,这几日便用功於诗社,有我看着他们,应该不会出大事。只是,就算诗社的人不参与,恐怕汴京中其他读书人,也会谋划。唉,真是为名所累。」

陈思怀垂首,陈初六在书房中踱步,灯影一晃,停下脚步道:「汴京要变天了,恐怕已经容不下我也容不下四为诗社。事功之学,终究是少了人手,影响却如此大,有事功之学在汴京闹腾一天,朝廷的威望就会被削弱一天,士子请命一事,吕夷简如此反感,便是因如此。」

「先生的意思是……」陈思怀眼前一亮:「先生是想将四为诗社,移去别的地方?远离汴京,暂避锋芒,使事功之学成为显学,再直入汴京?」

「不错不错,正是如此呀。」陈初六点点头:「思怀,你觉得将四为诗社迁移去哪里比较好?」

「太远,则士子难至,乃是事功之学自外於天下。太近,则等於没迁,招致朝廷猜忌丶打压。仔细思来,只有两处地方。一处是临川,先生家乡,一处是南京,龙兴之地。正好南京留守,是晏殊晏大人,他与先生有些好感。」

「唔……你的考虑,颇为妥当。临川是我家乡,但事功之学不是我家学,故而临川的一不可。临川那边,亦有四为诗社,有颇多士子,但止於诗词,没有深习事功之学。迁过去,对两边都无益,这是而不可用。依我看来,也是南京应天府比较好。」

陈初六一边说,一边想着,最後定下决心:「明日便召集四为诗社所有社员,我们得提前准备,今科出结果之前,就要秘密地将能调走的调走,安顿好住处。要是有时间,我还得亲自去一趟应天府。那里有个人叫范仲淹,此人是个人才呀。」

「范仲淹,这个人的名字,弟子记得。」陈思怀笑着道:「这不是上一次先生在纸上写的五个能人嘛,还有几位分别是韩琦丶富弼丶文彦博丶滕子京。弟子打听了一下,今科会试之中,好像就有几个同名之人。」

「吓?」陈初六大喜过望道:「你说有那几个同名的?」

「回先生的话,有四五个人叫韩琦,但只有一人叫文彦博,富弼亦有才名。这几人会试之前,深藏功名,不为人知。只在上次会试出事之後,才出来交游,故而都是这几日知道的名字。弟子听到这几个名字,就记下来了。」

「哈哈哈,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你常在四为诗社,这几人是否也来四为诗社?」

「这个倒是不知,但听诗社的人说,他们在别处有雅论。」

「竟然是这样,难道这几人对四为诗社,对事功之学,不太认同?唉,若是这样,损失可就大了。」陈初六叹了口气,这三个人,可都是将来位极人臣的。若是他们连事功之学都不认同,又如何能用之呢?

「先生,那滕子京是谁,我怎麽没听说过呢?若是他能为先生所用,此时恐怕已经名声鹊起,不至於寂寂无名呀。」

「这个嘛,说来话长。滕子京,这子京二字,也许是他的表字,并非他的名。」陈初六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至於他的名字,我还真不知道。不过有一点我知道,他是范仲淹的好友,改日去问问范仲淹即可。」

师徒俩在书房之中,略微谋划了一番,定下了将来的布局。次日,陈初六来到四为诗社,声色俱厉的斥责那些想报仇的人。这些人声称是为了事功之学,为了四为诗社,实则却一点都不懂事功之学。报这个仇是争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这还是事功吗?

陈初六斥责一番之後,四为诗社中想给他报仇的人,也心灰意冷不少。骂完了人,又给点甜头,给大家指点指点文章,也就没弄得人心涣散。事後,陈初六将四为诗社的几位没参加会试的社副丶汴京时报的编辑召集起来,开一个密会,向他们透露了消息,准备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徐良骏丶何健京不想一下子撤走,主张先去应天府找好落脚点,把时报丶诗社的架子搭起来。汴京这边不出事,还则罢了,一旦出事,就火速赶往应天府落脚。陈初六一想,吕夷简早晚得敲自己一棒,往远处跑了,他还得追过来。左右一想,就答应了。

很快,会试结束,万众瞩目的会元即将新鲜出炉。汴京城中,不少大户人家的老爷子,霸气凌然的等在贡院门口,只要等放榜出来,立即榜下捉婿。会试虽然还未定殿试名额,但却是拿到了入场券,而且必有一个出身。

那一日,有人光宗耀祖,有人寂寞凄凉。

大宋天圣五年会试第一名,王尧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