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宋朝大官人 > 第八百四十二章 家里来人(第1页)

第八百四十二章 家里来人(第1页)

阳曲猫园,原本是前任太原府知府张秉用来养狸猫的,张秉倒台之後,猫园里的猫奴丶仆役全都解雇,这群狸猫没了吃的,逃遁入了山林。陈初六利用职权,将这里清扫之後,改名成了「求同园」,求同园之中有亭,则曰「知行亭」。

改名是其一,随後陈初六将徐良骏丶何健京手底下阳曲周刊的人,迁到了求同园,令他们在这里定期开办文会丶诗会。原来阳曲周刊的地方,则是石炭监,陈初六从基层简拔上来几个人,稳步推行石炭上的政策。

曲学文丶史才良专司讨好陈初六,看样子是不肯被架空。现如今大局已经稳定,府衙上上下下,各司衙之中,都已经有了陈初六自己的人。

於是,便索性将手里的事情,分给了他们一些,自己轻松了下来,用心在家人丶石炭上面,其次就是仕人了。其实这才是知府该做的,有道是有我不一定行,但没我是万万不行。

太原府各县县学生加起来,足有上千人之多。入县学,算是踏入举业的第一步。随後是举人,各县举人加起来,也有上百人。

其中有的在本地为官,如主簿之类。有的还在待考,等到发解之时,去汴京搏一搏前途。上次来见陈初六的寿乐山,便是其中之一。

这一日,太原府的读书人,齐聚於求同园。这些人,都是即将赶赴隆德府参加秋试的,陈初六摆下宴席,为他们践行。

席间,陈初六自然是兜售私学,把自己事功之学的心得,传与大家。事功之学往外传的时候,有所失真。从汴京到太原,路途遥远,事功就只剩下了功利。经陈初六一解释,这里的士子方才明白真正的事功之学。

践行刚结束,刘沆丶高阳便纷纷赶来,将一堆信件交给陈初六,道:「东翁,汴京有消息了,折冒被调往宁化任知军,阳曲知县一职,朝廷也有了人选。这里一堆信件,是汴京那边亲友传来的,家里还来了一个人,说要亲自跟东翁说事。」

「哦?速速请他过来。」

没多久,走来一人,这是家里的老管事了,姓张,管马厩的。这位张老伯,经常拿着陈初六丢弃不用的帕巾丶残墨丶废书拿出去变卖。

後来陈执中想嫁祸陈初六,偷走了洪青阳所赠的玉佩,却没想到被赵雅识破奸计,做了手脚。那块玉佩,就是张老伯卖出去的。

张老伯前来,赶忙作揖,随後道:「少爷,老张想死你了,半年不见,少爷手里可有不要的东西?」

「哈哈,张老伯,你还是这样。」陈初六笑了笑问道:「家里带了什麽消息过来?」

「陈参政照顾咱们家,把整顿河务要的东西,都过了咱们家的手。老爷和夫人,让带过来话,说少爷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家里现在赚了大钱,少爷要是在这边有什麽要花钱的地方,尽管跟家里要。」

「这里用不着花钱,要花钱也是公家的,哪有倒贴钱的道理。」陈初六笑了笑道:「盼儿丶巧儿和两个孩子怎麽样了?」

「苦了她们了,哪有孩子刚出生见不着爹的。」张老伯板起脸道:「少爷,我是下人,可年纪比你大,这事儿我得说你几句。再怎麽难,也不该把她们放在家里,总要带过来不是?」

「是是是,这是我思虑不全。」陈初六低头一想:「她们什麽时候能过来?」

「少爷真的放心让她们两个人,带着孩子这麽大老远赶来?」张老伯又是埋怨道,随即摇摇头,道:「我终究是个下人,少爷想怎麽样,我管不着。对了,还有一件事,是陈参政丶解潮和家里工匠一起商量出来的,是石炭的事情。」

「石炭?张老伯,里面请。」陈初六带着他来到了书房,听他把石炭在汴京推广的情况说了一番。

「最初送来几个石炭炉子,和那样图,家里的工匠仔细研究了,发现少爷这办法好,只要稍微有一点通风,炉子里的石炭就不会让人头晕。他们发现少爷说得没错,只要石炭烧……烧充分了,对吧,充分了之後,就不会有毒。」

「後来他们按照少爷的样图,把圆筒煤炉做了出来,又把打造蜂窝炭的模具给捣鼓出来了,这次我都带来了,少爷看一看,还要怎麽改进,我回去告诉他们。」

「慢着……」陈初六打断了张老伯的:「这事儿做出来,难道没保密,怎麽陈尧佐和解潮也掺和进来了?」

「少爷,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张老伯回到:「这种炭炉,我们一想就知道少爷想要做这笔生意,就先造出来一百个,送给了底下的人。这些人都不算特别有钱,但也还有点小钱,教他们用这个炭炉。」

「然後呢?」

「然後他们一用,发现这炭炉果然不错。又省柴火又省力气,只要发一次火,换一换石炭,就能用一整天。他们觉得好,就连街坊四邻也十分羡慕,这一传十十传百,有许多人买这炭炉,汴京那边不多的石炭,被抢售一空,价格随之水涨船高。」

「价格高了,不又没了优势嘛?」

「不不不,石炭再怎麽涨,也涨不过木炭。现在入秋了,正是要囤积过冬的柴火的时候。家里见到了这里的商机,就赶紧把汴京的好几个石炭场给把控住了,做起了石炭生意。就是因为有名气了,後来解潮知道了,陈参政也不知从哪里知道了。」

「咳咳……」陈初六低下声音问道:「他们想干嘛?」

「还不就是想掺和掺和咱们的生意了?解潮是求着要掺和,陈尧佐是硬要掺和,他们都看到了这里头的商机。」张老伯回到,但对这件事,不做评价。

「这两个奸商,比我还奸。罢了罢了,汴京百万人口,咱们也做不过来这麽大的生意。只不过嘛,这里头还有赵官家的一份。」陈初六想起来了,临走之前,赵祯也要求要分红呢。

「少爷,这麽说和他们合作?好,我回去就这麽跟老爷和夫人说。」

「那可不成,不能这麽轻而易举的拱手送人,咱们得来一个官商合营。」陈初六的眼神告诉张老伯,似乎他早已经想到了这种情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