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年代文里的白月光男配1
景翊一醒来就感觉脑子昏昏沉沉的,身上大概盖了两三床被子,压在身上重得离谱,整个人头疼欲裂,好不容易睁开眼刚要开口说话喉咙却干得生疼,根本发不出声音,他用手撑住底下的床板,努力想坐起身,却整个身体软得不像话,尝试了两遍都没能成功。
这时门被人从外面打开,有人走了进来,进来的男人见到他醒了後一脸惊喜的快步走过来,“景翊,你终于醒了,我还以为……”杨开突然想到这时候说这些并不好忙住了嘴。
他连忙将人扶坐起来,边还继续说道,“卫生所的江大夫居然还说你救不回来了,他就会瞎说,还好你现在醒了。”
李家村只是庐江县一个地处偏远的村落,村里卫生所都是临时搭建起来的十分简陋,卫生所里面的江大夫也只是一个半吊子医生,小病一半靠猜,大病治不好,但这已经是是李家村唯一的一个大夫了,李家村的村民看病也只能去找他。
但凡江大夫下了通知说他救不了或是送去城里的医院村里人就琢磨着要给准备後事了,一来李家村离县城路途遥远,就算坐牛车也得三四个小时,要是那种伤到了哪儿止不住血的估计都等不到送去县城血就流光了,送去也没用了,二来县城的医药费对农村人来说简直贵得离谱,哪怕把他们家底全都掏空都不一定能把治病的钱填上,就算可以,家底全没了,其他人的日子不过了吗?
所以村里病得重的人基本上已经放弃了,不会再去折腾。
当他们听到江大夫说要把唐景翊送去城里医院的时候村里人都是惋惜的叹气,这个青年大概率是救不回来了。
可是杨开等人不想放弃这麽一条活生生的人命,卫生所又没地方,他们就把唐景翊接回了知青点,原本他们是打算找大队长借辆牛车把唐景翊送去医院的,虽然大医院的药费很贵,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朋友去死吧,却没想到杨开刚交代完事情回来,唐景翊就醒了,既然他醒了,那是不是就没事了呀?
“水……”景翊艰难开口。
杨开反应过来连忙去给他倒水,桌子上的水还是温热的,一杯水下肚,立马滋润了景翊的喉咙,嗓子瞬间舒服了不少。
“你现在感觉怎麽样?”杨开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很快惊喜开口,“是不是没那麽烫了呀?”
景翊点了点头,“好像好点了。”
“我有点饿,你能给我拿点吃的吗?”
还能吃下东西了?杨开越发觉得他的病好转了,笑着点头答应,“好,我这就去给你弄点吃的,顺便告诉他们你已经醒了。”
杨开走出门的身影都带着喜悦,景翊也能清楚的听到外面他和人说话的声音。
“景翊已经醒了,看来不用去医院了?”
一个清脆的女声响起,“真的?那我们进去看看他。”
另一个稍微小点的女生阻止了第一个女生,“先别,他才刚醒,让他多休息会儿吧,不过你们说我们真的不用送他去医院了吗?他烧了这麽久,不会留下了什麽後遗症吧?要不要还是送去大医院检查一下?”
杨开想了想,皱着眉头,有些纠结,“你说得也是啊,到底要不要去医院啊,不过刚才景翊说他饿了,能吃得下东西是不是就说明他快好了啊?”他问道。
在杨开的记忆里,只有病入膏肓的人才吃不下东西,要是能吃能睡那就说明病快好了。
“什麽?你怎麽不早说啊,唐景翊都说他饿了你还在这废话!”王梅梅是个风风火火又爽朗的性子,一听唐景翊饿了结果杨开还像个木头桩子似的站在这立马气得拍了他一巴掌,“还不赶紧去弄吃的去!”
“那得快点,我们也去帮忙。”一旁的陆诗也忙道。
杨开还想为自己辩解,“还不是你们和我说话……”却被王梅梅给推走了。
安静下来的里屋,景翊开始接收记忆,他刚到这个身体就发现了这具身体的虚弱,不过他的灵魂十分强悍,还自带灵气,所以在他的灵魂和这具身体结合後这具身体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此一直高烧不退的身体才会退烧,他虚弱不已的身体也好了不少,但因为这具身体亏空了太多,所以一时半会儿没那麽快补回来,目前他还得维持这种状态一段时间。
原身名唐景翊,所处的时代正是七十年代那段灰暗的时期,唐景翊是京市人,唐家祖上也曾富裕过,祖父还在国外留过学,後来华国成立,祖父从政,是某个机关单位的领导,唐景翊的祖母也是书香世家出身,是京都大学的教授,他的父亲出国学医回来後成为京市第一医院有名的外科大夫,母亲也有优渥的出身,也是大学的老师。
可是,如此家世不凡,能力出衆的一家在这个年代这份引人瞩目的履历却成了他们一家的催命符,祖父和父亲因为曾经出过国被打成反动派,被拉去批判丶当街游行,祖母和母亲大学老师的身份也遭到了唾弃,被学生辱骂丶举报,那几年的大学十分混乱,学生举报老师,孩子举报父母,和老师父母断绝关系的比比皆是,无数的知识分子被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不少人因坚持不下去而自杀。
唐景翊一家也遭受了这场劫难,唐景翊的祖父母和爹妈统统被下放农场,原本四人都要被放去最北边的农场挖煤,那里天寒地冻,却不会给他们穿多少厚实棉衣,还要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下采煤,采一次煤,人都要没了半条命。
可唐景翊祖父母年纪已经非常大了,他们若是去了哪里,绝对活不下来,幸好唐景翊祖父还有另一个堂兄弟,那兄弟家里其实也遇到了冲击,也有人被下放,却没有唐景翊一家那般严重,在那一脉的帮助以及诸多唐家好友的四处周旋下,他们好歹让唐景翊的祖父母下放的地点改了,改到了宁市的农场开荒,虽然仍旧劳累不堪,但总算没让他们在大冬天里挖煤,但唐景翊的父母却没办法了,其实也算是唐景翊的父母主动站出来让那些人把目光放在了夫妻俩身上,那些人才没有过多为难他的祖父母。
彼时的唐景翊还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少年,家庭的巨变让他一夜之间成长起来,原本祖父母和父亲母亲的事情牵连不到他这个小孩身上,唐家也还有些人脉,将无辜的唐景翊摘出去不是问题,原本唐景翊的父母是想要将他托付给堂大伯一家的,然而小少年异常执拗,眼睁睁看着祖父母和父母受罪他又怎麽愿意他自己一个人过得这麽好,他怎麽可能丢下他们。
他坚持要和四人一起下放,一家人就算是死也要死在一起,唐景翊的父母拗不过他,他们被束缚了自由也阻拦不了他,就算他们再不愿意儿子也会偷偷跑出来跟着他们,而那些人,根本巴不得多几个人下放。
最後唐父唐母让唐景翊跟着他爷爷奶奶去宁市,一来宁市农场的条件要比北边好,儿子去宁市比跟着他们好,他们实在舍不得儿子跟着他们遭罪,二来唐爷爷唐奶奶年纪大了,他们希望唐景翊跟着去了能照看一下二老,三人互相有个照应,就这样,唐景翊跟着唐爷爷唐奶奶在宁市农场生活了五年。
农场开荒并没有想象中的那麽容易,二老年纪大,以前又不曾干过农活,而他们却是身上有罪的,活也是最重的,每天都有人盯着他们,两人被要求从早干到晚,吃的东西却分不到多少,每天都得饿着肚子干活,唐景翊这个半大的少年已经很努力的帮两人干活了,却还是无济于事。
短短五年的时间,三人已经被折磨得瘦骨嶙峋,不成样子,一年前,宁市的冬天迎来了难得一遇的大降温,由于三人没有充足的棉衣过冬,每天还得忍着刺骨的寒风干着沉重的农活,终于,噩耗还是来临了。
在这个寒冬里,唐爷爷唐奶奶双双感染风寒,这场风寒来势汹汹,多年积攒的病痛一起袭来,最终二老不治身亡,唯有唐景翊有比他们年轻也健壮一些的身体挺了过来,但也留下了畏寒怕冷的後遗症。
骨肉至亲没了,对于唐景翊来说,天也塌了,唐爷爷唐奶奶去得突然,京市里亲戚朋友根本还没来得及反应,两人就走了,二老的葬礼都办得十分仓促。
或许是唐爷爷唐奶奶的死将那些人给吓住了,他们生怕自己被牵连,加之唐景翊并没有犯什麽错,因此对唐景翊也放松了许多,唐景翊在京市的大爷爷动用多年的人脉将唐景翊从农场弄了出来,让他来到宁市下面的村里也就是李家村下乡做知青,和在农场里的生活相比,知青生活真的好过很多很多,那时候的唐景翊还处在悲伤当中,整个人浑浑噩噩的,人家怎麽说他就怎麽做。
等他终于清醒过来时他已经来到李家村了,这里的活果真比农场轻松很多,但唐景翊更希望他能去北方的农场找他父母,他已经失去了爷爷奶奶,不能再失去父母了,但大爷爷没同意,唐景翊是堂弟这一脉唯一的骨血了,他一定要保住这个孩子,如果他再出什麽事,他就是死了也没脸去见地下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