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运粮的队伍回来时,于若秋已经把屋子收拾差不多了。
她很少进行这样大的打扫工程,直起身的时候,只感觉腰酸的不行。
粮食先搁置在一边,忙完了的可以先去领。于若秋见有人排队,没过去,抱着冬冬在附近看了看。
这处地块离村落隔了一条河,河边和屋子有段距离,是为了防止涨水淹了房子。村里应该有水井,不过他们这处没有,用水只能去河里打。
村里人忙着去领粮,忙到现在都没吃饭,领完了粮食才开始生火。
宋家村原本的村长叫宋有福,吃过饭,他将人聚拢到一块,说道,“淮子方才进城时用之前的那些东西换了银子,现在正好给大家分了,心里放心,也能有银子置办家当。”
听到能分钱,村人都兴奋起来。
宋有福的话还没完,“大家也看到了,我们这没有井,刚来这个地方,去那边打水平白惹人嫌弃。我的意思呢,还是跟以前一样,把这份钱一起出了,打个井,怎麽样?”
打井费用不低,一般村里只有一口井,都是家家户户凑银子打的。
村民嘀嘀咕咕一阵,最後也同意了。
于若秋现在是什麽都缺,她说了不要那份银子,没有去凑热闹排队。
幸好现在是夏天,晚上睡地上也能接受,不然大冬天没有被褥床铺,怕是连一天都挨不过。
她挑的屋子只有简单的三间房,一间堂屋,一处卧室,一个厨房,还有个低矮的杂物间,旁边堆着碎石,可能是原来搭鸡窝的地方。
她把包袱里那件不保暖的袄子铺到地上,准备晚上就铺着这个睡觉,明天再去趟城内买东西。
外头热热闹闹,于若秋没有管,在厨房搭了个简易的竈,开始煮东西吃。
厨房有一个砌好的水泥竈,还能用,但用的得是大锅,她没有合适的锅,还是用跟队内换来的那口小锅。
之前用掉的金子重新刷新出来,于若秋每天都会拿出一块,如今已经攒了不少。
她裹着往包袱一塞,平时态度随意,也不会有人好奇她里面有什麽东西。就算丢了还能重新拿出来新的,不心疼。
一块金子的购买力不低,临城安稳,北方的灾情没有蔓延到这里,物价基本不变,能买上不少东西。
唯一的问题是,旁人眼中,她是哪来的银子置办这些。
于若秋不怕非议,现在不是逃荒的路上了,不会有人来抢,t最多是被嘀咕几句,她受得起。
宋家村村民那次缴获了山匪的收藏,都富裕了一波,不然她也不敢拿出来,担心被惦记上了。
没人抢,不代表没人偷,之前大家一起逃难,互帮互助有一定原因是迫于形势。如今安稳下来,都会为自家多考虑些,不老实的性子逐渐往外冒。
于若秋没去领粮,宋云淮却帮着将粮食搬到了她和李寡妇的屋前。
她听到声音出去,看到放在门前的粮食,道了句谢谢。
见他转身要走,忙喊住他,“等等。”
宋云淮转过身。
于若秋问他,“你什麽时候会再去城内?”
宋云淮当即猜到了她的打算,“你是要去买东西?”
于若秋点点头。
她来的时候什麽都没有,不像宋家村人简单收拾下能安顿。
宋云淮沉吟片刻,给了答案,“明日。”
于若秋,“方便的话,能不能搭个车?”
宋云淮,“可以,到时会有村民与我一道同去。”
于若秋点点头。
人多好,不然又得惹来非议。
有了屋子,于若秋不再担心被人发现空间的秘密,剔除掉一些味道大的食物,带冬冬吃了有史以来第一顿饱饭。
也是最美味的一顿。
若非她摸到了冬冬鼓起的肚皮,冬冬还能不停地要来吃。
明日她打算带冬冬一块进城,放在别人那总归是不放心,先前与李寡妇合作居多,若非不得已,李寡妇同样排斥外村人,她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