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订做的锅也做好了,于若秋不会赶车,但她可以牵着小黑走。她借用小黑主要是为了能帮她拉一拉推车,不然这麽推着一个多时辰走去城内,这一来一回太累人了。
单是空车就有一定的重量,再加上汤汤水水,于若秋很怀疑自己能不能推动。
小黑解了她燃眉之急。
宋云淮进山的时辰很早,一般下午回。于若秋从他手上买了两只兔子三只野鸡,尴尬地问他能不能帮忙杀好。
宋云淮看她一眼,倒是没有拒绝。
她知道自己应该学会处理活物,但从现代过来平时连肉都没怎麽切过的人,让她一下要去割喉放血太为难她了。
晚饭于若秋做了昨日说过的叫花鸡,给宋云淮送了半只,送完就回来了。
小黑牵到了她的屋外,次日她在闹钟声中醒来,吃过早饭,打理好自己,给小黑套上方便拉车的缰绳,拉着推车往临城内走。
她来回走过几趟临城与村内往返的路,已经记熟了。
半道上看不见人,于若秋又给小黑喂了点西瓜,早上剩下的米粥。不知道驴子能不能吃肉,想了想还是没有喂。
小黑吃的好了,拉车也配合,于若秋险些赶不上它。
还是得学一学驾车。
进了城,她将小黑寄养在附近的牲畜栏,径自来到之前探查过的小吃街。
晨间早餐生意红火,她第一天来,主要为了观察人流量和偏好,不急着卖。
她找铁匠定了几个深口的小锅,下面架了个炉子,用煤炭燃着火,几口锅的香味飘出来,咕噜噜地滚。
另一边放了个大些的锅,里面放着煮好的茶叶蛋,撑开一块平板,再放一些烤好的鸡腿鸡翅,竹筐篮子放串好的肉串与素串。
整整齐齐,瞧不出卖的什麽,香味却十分诱人。
于若秋从底下拿了个板凳出来,坐在一旁看着,冬冬被她放在一个竹筐里,省的忙起来顾不上,背着热气熏人,也危险。
她不知道大街上多少人识字,在边上挂了个木牌,写着茶叶蛋2文一个,素串一文两串,肉串二文一串,三文两串。
烤出来的腿和翅膀不一定每次用的鸡鸭,没有写。比如这一次,她就是用兔子腿烤出来的烤肉。
早膳单吃肉油腻,于若秋主要卖的茶叶蛋。
她从筐子里取出几串肉几串素,往菌汤锅内煮了几串,送给一旁一个卖包子和另一个卖面的摊子,打听了点这条街上的情况。
这条街专门给小摊贩摆摊用,衙役不会驱赶摊贩,但如果碰上事,得给让道。
早中晚都有人出摊,像是包子铺的老板,平时只卖早上这个点,卖不完才会多卖一会。像面摊是卖面的,一天三顿都能吃,准备了一天的份,卖完才会回去。
包子铺是一位老板娘,问她买的什麽,于若秋便一一说了。
老板娘看了眼冬冬,“这是你女儿?”
于若秋笑着应是。
这边摊位不固定,来得早能抢到好位置,也有习惯了在一个地摆着的摊,那都是有好些老顾客,轻易不挪位置。
两人身上打满了补丁的衣服换下来,冬冬跟着吃胖了些,瞧着十分赏心悦目。
老板娘问起她怎麽一个人出摊,于若秋坦然笑了笑,“我没有丈夫。”
老板娘就理解了,“我那丈夫有还不如没有呢,成日里吃酒玩乐,家里还有孩子婆婆要养,只能我自个出来找些活计。”
于若秋便问她,怎麽想到了出摊。
老板娘道,“我有一手做包子的好手艺,这其他地方很少收女人做活的,不然就是洗衣煮饭,不如自个出摊。”
这一条街上不知多少个包子铺,差不多隔一段距离有一个,分开了也好做生意。一些吃惯了的会认着摊铺买,不在意的看到随手就买了。
于若秋从家里出发,到现在摊位摆好,折腾了有两个时辰,这具身体又小,听老板娘这麽说,跟她买了个肉包子。
肉包子两文钱一个,老板娘瞧着是挺爽朗的,说道,“我瞧着你那茶叶蛋可香,你也别掏钱了,我两正好换换尝个味。”
于若秋就取了一边的油纸,给老板娘包了个茶叶蛋。
她现下主要是试水,用的常用的包装油纸。没有特意招揽生意,也担心过于惹眼招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