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和竹筒可以对外一致收,每日使用量不低。农户一般用山上捡来或砍来的木柴,柴火用的慢,若是这麽收,不消几天能收吗,怕是後头没要的有意见。
自从于若秋开始收鸡蛋,石头跟着一群半大小子一块折腾这个钱,赚了不少。此刻听到于若秋的来意,李寡妇嘴角扯出一点笑,有些僵硬,却是喜悦。
她说道,“成,我有小半日的时间都闲着,你要多少?”
于若秋道,“现下不知道,你先给我送着,等差不多了我再跟你说,价格日结。”
李寡妇连连应下。
见她厨房生着烟,于若秋没打扰,很快告辞离开。
她不是不知道李寡妇看到她做了生意,眼见着生活好起来,心里嘀咕。可之前她给的帮助于若秋没忘,不管是不是为了她给的好处,这份情她想还上。
多亏了李寡妇,她才有了融入队伍的契机。
于若秋不是多善心的人,但别人帮了她是事实,不会置之不理。
只宋云淮那份,是真的为难,他不缺银子,反而最麻烦。
村里歇得早,于若秋每日得早起,一开始睡不着,现在也习惯了。
睡前将拌好的肉裹粉下油锅炸了,茶叶蛋煮上,那香气惹得附近的几户人家躺着睡不着。
村里跟她买茶叶蛋她也卖的,跟城内不同,可以花银子,也可以用鸡蛋换,两个鸡蛋换一个茶叶蛋,比直接买划算,不少闻着味来找她换过,还有几个李姓的村民。
她挑的屋子离聚集的房子稍远些,味道嗅着没有近处大,不然怕是村民得有意见了,成日煮鸡蛋炸肉,若非她离开的早,小孩得闹起来。
不知不觉,她竟然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于若秋再次进城,路上只有她和小黑,又给小黑吃了不少水果甜汤,主食用的是她自己屋子的米。
她空间有一袋十公斤的大米,搬出来显眼,不用也是刷新掉,干脆给小黑加餐。
她担心小黑吃多了好东西旁的不吃闹脾气,不是每回都给。
不能别人借了她驴子,她还给惹个大麻烦回去。
往後几日,李寡妇都是天黑後才给她送柴,说是怕别人看了惹闲话。其实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抢了生意,避着人送过来。
于若秋无所谓,按一捆柴算,让她攒够了再来换钱,不然不好算价。
李寡妇实在,给的只有多的,于若秋时不时便送她一点酥肉或者剩下的边角料,能沾个荤腥。
夏日方便造房子,不少有闲钱的人家雇了人,已经起了半边的墙。
于若秋问了问,让那边空了帮忙造个泥墙,好歹把院子圈一圈,不然这麽路过一个人往里看一眼,心里不自在。
造房子要紧,她赶得不急,说得空了可以过来。
泥胚搭起的泥墙简单,那汉子喊了家里的几个小子,凑了几天给于若秋搭起了半边。
她没时间给做饭,工钱就给的多点,干活的只有笑的,没有不乐意。
管饭是舒服了,可吃的也就那些,没点油星子,不如铜板实在,农家想赚点铜板子都没个门路。
上城里卖些地里的菜可以,但不是每回都有人买。
家业多的大户,有自个的田地庄子,不会买外头的,小户人家挑挑拣拣,卖菜的老汉也多,有时原模原样给带回来了。
这段时间于若秋花销多,但她生意好,都是明码标价,估摸着价钱差不多。
这天晚上,于若秋开了点窗,哄睡了冬冬,正要睡下,忽然听到了点动静。
若是平常,晚上她不会出门,又仔细听了听,确认是小黑的声音,担心有人趁着宋云淮不在家做点什麽,小心翼翼推开了窗往外看。
过了会,那声音近了些,那人像是察觉到了这边的动静,往这边走。
小黑挺安静的,没有出声,只有蹄子踏在地面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