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记者和摄像一通采访照相,把采访的内容记都在笔记本上,交给张建国,
“张副主任,您看看,还有遗漏的地方吗?”
张建国接过采访本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眼神晦暗,到底因为老妈的警告,没敢扯上饺子馆。
妈现在脾气不好,他就算是亲儿子,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触霉头。
“行,按照这个标准,回去赶紧赶出一篇通稿,明日的早报就让大家看到。”
“好,我这就回去起稿。”
梁记者接过笔记本,离开之前,看了眼饺子馆,犹豫了下,到底还是没忍住,
“主任,您不是一直在找创业典型吗,您家老太太刚好符合标准,咱为何不一鼓作气把您家老太太也一起采访了?
跟高考状元一起出一篇报道,肯定能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响。对您和家里人来说,也能提高些知名度。”
“这个提议我赞同,一会我再给你们拍个合影照,一起刊上,保证能出名。”
张建国叹口气,当他不愿意吗?
但老妈太执拗,一个不高兴就跑去单位砸他的饭碗,拼不起啊?
“唉,这阵子找创业典型,我脑子都快炸了。但我家老太太为人低调,她不愿意出名,就想安安分分的做点小生意。
怎么劝都不听,我也是没办法。就今天采访小妹,她都再三警告,不准提起她和饺子馆。
老太太别的都好,就是脾气倔,决定的事八匹马都拉不回来。我这当儿子的出面也没用,惹急了连我都揍。”
梁记者点头,原来如此。
“您母亲真是厉害,连着供养出两个大学生,还能如此坦然,深藏功与名,真是令人敬佩。”
摄像握着相机,也是一脸的佩服。
“怪不得您家人才辈出,原来是有个掌舵的灯塔啊。”
张建国干笑一声,看着饺子馆门口排队的人群,催促两人回去赶稿子。
采访结束,老五回到饺子馆,拉一把椅子坐下,帮着一起包饺子。
“妈,你放心,大哥没打饺子馆的主意。”
李香琴看着老五嘚瑟的眼神,眉梢一挑,“你气他了?”
“哪有,是他主动过来采访我,又不让我畅所欲言,还得按照他写的说,没意思的很。”
老五撇了撇嘴,反正她也没想扬名,只想给妈证明,她一点都不比大哥差,就算是女孩子,照样可以光耀门楣。
目的已达到,剩余的爱谁谁。
采访还搞内幕?
李香琴看她一眼,还是这丫头语气太狂,没法刊登?
反正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随他们便吧。
今儿,又是忙碌的一天,收了摊,打扫,洗涮完毕,几人累的指尖都不想动。
虽然收入可观,但劳动强度太高也坚持不住。
“桂兰,辛苦你了,赶紧回去休息吧?”
苏桂兰是吴老太的大儿媳妇,没有正式工作,一直给被服厂打临时工,一个月二十五块钱的工资。
听说她想雇一个服务员,工资开到四十块一个月,立马就占了名额,说是让她儿媳妇过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