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林雨桐也说:“人家何家,在咱们村上那也是家大业大。别看小婉只一个弟弟,还文质彬彬的,但你看人家堂兄弟多少,叫人知道这么给她们家姑娘造谣,看会不会撕了他。”
&esp;&esp;四爷也说:“我二哥是啥人,谁不知道。别人还没说啥呢。咋到了妈你这,就信了?你怎么不大嘴巴抽他!”说着,看着金大婶就道:“你可别说,这事是老大跟您嘀咕的?”
&esp;&esp;金大婶就不言语了,低着头抿着嘴,气的浑身都颤。
&esp;&esp;也不知道是信了生老二的气,还是没信在这里气老大造谣呢。
&esp;&esp;一看她这表情和反应,得了!四个人心里都明白,这事果然还是老大搬弄的是非。
&esp;&esp;英子气的直接站起来,“我去问问,我去问问他金满城的良心是不是被狗吃了……”
&esp;&esp;金老二一把拉住,反扭脸问金大婶:“他把这话还跟谁说过?”
&esp;&esp;“没有!”金大婶保证道:“我骂他了,他不敢对外说的。”
&esp;&esp;金老二这才对英子道:“这事不能闹!你坐下。”
&esp;&esp;这事是不能闹。
&esp;&esp;找金满城闹了,本来别人不知道的,也都闹的人尽皆知了。没事也说成事了。
&esp;&esp;不管是不能闹的人尽皆知,就是除了眼前的这几个人,谁都不能叫知道。包括何小婉在内。要不然,这得多尴尬!
&esp;&esp;金老二低声道:“就是老大那里,妈,你去跟他说道理。别叫他知道我们已经知道是他搬弄的是非,要不然那人肚子里搁不下三两香油,迟早得秃噜出来。你就跟他说,你从来就不信,也不许他胡说,要敢再说半个字,你就找村上,把他们赶出村去。反正户口也不在村上。只当没他这个儿子……”
&esp;&esp;“这事,就咱们五个人,烂到肚子里,以后谁也别往出提。”金老二颤抖着手掏出烟,“妈,你大儿子那人,您心里也有数了。我对他算是仁至义尽了……我这次放过他,不是为了他,也不是顾着您……我是为了老三……为了老三将来出来就有浑浑全全的一家人的……”
&esp;&esp;金大婶捂着嘴压抑着哭声抽泣起来,她心里又何尝信了?
&esp;&esp;不过是心里没底啊,就怕那不着调的真说出啥,叫老三出来兄弟反目夫妻成仇啊。
&esp;&esp;老二忍下了这口子,事情就好办了。
&esp;&esp;金老二和四爷送金大婶回老宅,林雨桐就回家了。
&esp;&esp;小老太守着孩子还没睡呢。问啥事,林雨桐就说了:“……金满城那人啊……一般的娘们都没他是非多……为啥闹出这一出呢?一是老二在兄弟们中间遮了他的风头了,心里不爽快。二是老二给老三家盖厨房,没搭理他。”
&esp;&esp;小老太就说:“老二忍的对!”
&esp;&esp;背着大人面向墙躺着的清宁睁着眼睛,听的似懂非懂的,就是大伯诬陷二伯,二伯为了三伯忍了呗。她脑子里只想起两句话来:……兄弟不忍失爱敬……忍得骨肉存人伦……
&esp;&esp;这件事彷如风过无痕。真就没人再提起过。
&esp;&esp;谁也不知道,这事一忍就是三十年。而在三十年之后,又会酝酿出怎样的风波,如今就更不是人能预知的出来的。
&esp;&esp;第三天,九月一号,早早的吃了早饭,林雨桐和四爷带着清宁去报名了。
&esp;&esp;老二两口子顾不上去,直接把清平给塞过来了,叫两人带着一块去。
&esp;&esp;太平三村是个大村子,小学办的不错,是整个镇上的中心小学。教育质量来说,都说有些县城的小学都比不上。
&esp;&esp;小学离家里不算远,就在公社的后面。从家走到学校,以孩子的小短腿来衡量的话,得十五分钟左右。实在是不算远的。
&esp;&esp;学校是小老太当年捐钱之后,从里面拿出一部分前给新盖的。一共两列三排的教室,正中间是礼堂会议室和校长的办公室。其他的都是教室。每个教室中间,都会夹着两三间小点的房间,既充当老师的办公室,又充当宿舍。
&esp;&esp;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个班二三十人不等。
&esp;&esp;连学前班也安排在小学内部。在最后面的一排教室里。
&esp;&esp;带着俩孩子进了学校,进门以后的花坛前面,靠着个黑板。黑板上写着需要交纳的费用。
&esp;&esp;小学一年级,学费286元,书本费125元,杂费32元,总计:443元。
&esp;&esp;边上的家长就议论呢,咋这么多呢?二村那边才要三十八,这多出来的几块是啥意思啊。那个说不要书本行不行,我家老大用过的,老二能接着用。虽然是一个班的吧,交的费用还都不一样。很多就是不要书本,我们家孩子借书完全可以。还有赊账的,过来给老师写个欠条,保证这个学期内把钱给学校叫了,先叫孩子过来上学就行。
&esp;&esp;甭管家里有钱没钱吧,孩子们出来个个都穿的整整齐齐的,哪怕不是新衣服,但也都洗的干干净净。书包呢?大部分都是自家做的布书包,斜着背着。有的是新做的,也有的是用哥哥姐姐淘汰的。大部分都是那种用碎布头拼接起来的五颜六色,谁也不笑话谁。反倒是清宁和清平这种,一人背一个双肩背包,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esp;&esp;第一天报名不上学嘛,回来清宁就不愿意了,觉得双肩包并不好。带着拉链,没人家那种直接塞的方便。小老太拿帆布给另外做了一个,她倒是觉得挺美。
&esp;&esp;小皮鞋也不穿了,就穿布鞋,“跑起来不方便。”
&esp;&esp;最叫林雨桐觉得不得劲的,就是孩子早上上学,得拿一个扫帚。分清洁区,去扫地。
&esp;&esp;上学的时间也不是什么七点半八点,小学一年级,六点半得到校。先是早自习半个小时,然后值日生打扫卫生,教室以及校园,其余人去操场,上早操。七点半就得上课,上到九点半,放学。这才回家吃早饭。
&esp;&esp;中间的早饭时间,一个半小时。孩子们在路上稍微逛荡一下,吃饭的时间就比较紧了。
&esp;&esp;所以导致林雨桐和四爷的作息也得跟着孩子改了。以前都习惯七点吃饭的,如今只得等着孩子回来再吃。
&esp;&esp;中午饭也跟着推迟,得到两点半以后。
&esp;&esp;然后三点半去学校上自习课,一直到晚上的六点半放学。孩子们才能回来。
&esp;&esp;回来头一天晚上,别的作业肯定没有,就是包书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