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两大势力合兵之后,直奔天津城北七里的丁字沽。
&esp;&esp;曾经的丁字沽,是漕粮转运枢纽,有诗为证:万里云帆漾碧天,村烟渔火泊吴船。层层鷁集三沽里,簇簇鳞屯两岸边。西北群流连海岱,东南巨浸拱幽燕。凤城形胜雄千里,独许雍奴溢广川。
&esp;&esp;而今,人烟几绝。
&esp;&esp;倒是也剩少数百姓,但都提前转移进天津城。
&esp;&esp;“探明敌情了吗?”张铁牛问道。
&esp;&esp;哨探回答:“敌军骑兵遮蔽战场,很难靠近了探查。还是借助热气球和千里镜,远远探得敌情,伪顺和伪清的主力,应该都在丁字沽,那边的营寨绵延十里。”
&esp;&esp;张铁牛说道:“将消息立即告知费都督!”又对传令官说,“让静海县加强防御,敌人可能在包围天津之后,分兵去攻打静海县城。”
&esp;&esp;又过两日,估计李自成和豪格商量好了,终于带着大军来到天津城外。
&esp;&esp;双方合兵之后,战兵达到十一万,民夫和辅兵也有近二十万人。
&esp;&esp;李自成的大军,在运河与三角淀之间扎营。豪格的大军,在运河以南扎营。两边的营寨泾渭分明,中间搁着大运河,攻城时也肯定各自分配城墙。
&esp;&esp;刚开始几天,就是城内城外互相炮击,攻城方组织民夫填平护城河。
&esp;&esp;费如鹤、黄顺、李定国、万斯同的部队,在霸州陆续集结之后,也渐渐朝天津战场靠拢。
&esp;&esp;三方大兵团作战,分兵奇袭什么的,都只能算小打小闹。
&esp;&esp;谁敢派数千部队绕后,保准有去无回,或者干脆缺粮被活活困死。
&esp;&esp;再加上战场分配问题,李自成和豪格都不愿吃亏,只能选择在天津进行大决战。
&esp;&esp;当然,其他战场也没闲着,而且已经开始打仗。
&esp;&esp;辽东那边,几个师齐出,正在围攻海州和凤凰城。
&esp;&esp;河南那边,同样几个师齐出,试图攻破关卡直取山西。
&esp;&esp;等于满清和李自成,在河北主动进攻。而大同军,则在辽东和河南主动发起进攻。
&esp;&esp;……
&esp;&esp;“轰轰轰!”
&esp;&esp;天津城外,炮火连天。
&esp;&esp;数千八旗骑兵和外藩蒙古骑兵,被派往静海县突袭。若不能迅速拿下,那就不必强攻,在静海县的村镇劫掠便可。
&esp;&esp;几千骑兵奔至静海县城外,看到城门紧闭,立即打消夺城念头。
&esp;&esp;“贼兵退了。”
&esp;&esp;“不可掉以轻心。”
&esp;&esp;城头对话的两人,一个是知县阎应元,另一个是老熟人高尔俨。
&esp;&esp;高尔俨本该是崇祯十三年的探花,因为投靠李自成,被南明小朝廷打为逆贼。随着李自成败走,南明又没法去,于是选择投靠满清,最后做到满清的吏部尚书和宰辅。
&esp;&esp;赵瀚带着小妹南下逃难,在静海县遇到农民军,高尔俨还乔装手刃了贼首。
&esp;&esp;他也没考上大明探花,因为崇祯提前上吊了。
&esp;&esp;大同军占领静海县之后,高尔俨立即出来做官,结果被告知只能从小吏做起。这货觉得没面子,勉强矜持了一年,还是出来做小吏,如今刚刚升为县丞。
&esp;&esp;至于阎应元,在山东孤身夺城,已经做了两年静海知县。
&esp;&esp;这次地盘扩张之后,阎应元肯定要高升。
&esp;&esp;阎应元穿着文官服装,亲自提剑巡视城防,把城内物资调度交给高尔俨。至于真正的带兵“将领”,一个是本县典史(公安局长),带着全城的警察部队;另一个是负责全县农兵的退伍军官。
&esp;&esp;兵员数千,连老百姓都来协助防守,滚木、落石、金汁、菜油都备着。
&esp;&esp;可惜,敌军跑了。
&esp;&esp;几千骑兵,散成三股,到静海乡下村镇劫掠。
&esp;&esp;察哈尔部的骑兵,跟八旗骑兵分开两里地之后,左孝成骑马追上岱钦。
&esp;&esp;“岱钦俺答,四处都没人,汉民早就撤走了,”左孝成说,“这是大同军的一贯路数,靠近战场的州县,会提前坚壁清野。”
&esp;&esp;岱钦说道:“走远点再下马休息,别被那些八旗兵看到。”
&esp;&esp;又奔出一里地,岱钦派出探子,四下散开放哨,其余的全部下马偷懒。
&esp;&esp;既然没啥能抢的,那还费劲干嘛?
&esp;&esp;左孝成说:“岱钦俺答,你觉得哪边能赢?”
&esp;&esp;“不晓得。”岱钦摇头。
&esp;&esp;左孝成又问:“若是大清赢了,察哈尔能有啥好处?”
&esp;&esp;岱钦说道:“没有好处,咱们察哈尔部,一直都被满洲贵人们防着。打硬仗有咱们,遇到好处就没咱们。”
&esp;&esp;“那还打什么?投靠大同军啊!”左孝成脱口而出。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