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科举便是独木桥,有几人能过?过不来科举这一关,权贵的人也就罢了,随便寻个门荫也能做官,或是家中管事都是路子。可于百姓而言,这书就算是白读了。那些耶娘不是傻子,哪肯拿自家孩子进这个无底洞。”黄坪摇头。
&esp;&esp;卫王看了黄坪一眼,“你当年如何?”
&esp;&esp;“……”
&esp;&esp;黄坪有些羞愧,“老夫读书无成,幸而大王不弃,这才有了施展才华的地方。”
&esp;&esp;那边甄斯文喊道;“还管一顿午饭!”
&esp;&esp;卫王和黄坪看到先前那个不屑转身的妇人瞬间就掉头奔跑,在奔跑中高举右手,喊道:“我家二郎九岁,收不收?”
&esp;&esp;甄斯文问道:“可有憨傻?”
&esp;&esp;“真的管一顿饭?”
&esp;&esp;“自然是真的。”
&esp;&esp;“不傻。我家二郎最是聪慧,去哄那些刚来的人犯从未失手。”妇人很是得意。
&esp;&esp;“收!”
&esp;&esp;黄坪有些惆怅,“上次老夫就被城中的孩子哄过。”
&esp;&esp;大把年纪,真的很丢人。
&esp;&esp;这样的孩子进了学堂会学成什么样?
&esp;&esp;黄坪有些幸灾乐祸的憧憬着。
&esp;&esp;“王妃来了书信。”卫王幽幽的道:“有些事需你回去一趟。”
&esp;&esp;老夫休矣!黄坪只觉得两腿发软,颤声道:“大王,可否换个人?”
&esp;&esp;……
&esp;&esp;岳二家就在县廨斜对面,听了告示后,他回去叫来两个孩子。
&esp;&esp;“大郎九岁,正好去学堂读书。二郎还得再等两年。”
&esp;&esp;妻子张氏过来问道:“什么读书?”
&esp;&esp;岳二是被流放太平后才娶了人犯的女人张氏,老夫少妻生了两个儿子,从此他就成了耙耳朵。
&esp;&esp;“县里弄了个县学,说是明府亲手拟定的课本,老夫想着把大郎送去。”
&esp;&esp;张氏不满的道:“大郎如今能帮着我干活……”
&esp;&esp;岳二赔笑,“还管一顿午饭。”
&esp;&esp;“怕是用死牛烂马做的饭菜吧?”
&esp;&esp;张氏嫌弃的道:“不去。”
&esp;&esp;她在太平长大,没什么见识。可岳二不同,岳二知晓读书的重要性,“娘子,大郎读了书,以后说不得能做官。”
&esp;&esp;“做什么官?做梦!”
&esp;&esp;张氏转身就走,边走边骂,“大郎整日就爱偷懒,若是去读书,回头家里的活定然就不做了。”
&esp;&esp;岳大书蹦跳起来,“我就是要读书!”
&esp;&esp;“做梦!”张氏骂道,“小崽子,回头老娘打死你!”
&esp;&esp;“那你就打!”岳大书气哼哼的。
&esp;&esp;这等流放人犯的人家,家教也就是这样,孩子和耶娘争执,大了呵斥耶娘的事儿时有发生。张氏对此也无可奈何,打了多次不管用,后来也就随波逐流了。
&esp;&esp;岳二挠头,心想孩子就该去读书,可又担心娘子发作,一时间左右为难。
&esp;&esp;第二日早上,岳二起床后就说去寻个活计。
&esp;&esp;“别闪断了腰!”张氏在家织布。
&esp;&esp;“知道知道。”岳二带着两个孩子出了门,转悠几圈就到了县学。
&esp;&esp;今日县学门外人不少,大伙儿都带着孩子议论纷纷。孩子一没人管就在门外打闹,有人嚎哭,有人大骂。
&esp;&esp;“明府来了。”
&esp;&esp;那些家长马上冲过去,找到自己的孩子后,先赏屁股几个五毛,然后喝道:“乖些,不然中午那顿饭就没了。”
&esp;&esp;孩子用力点头,就差流口水了,“阿耶,中午真能吃饭?”
&esp;&esp;现在普遍是两餐制,就早饭和晚饭。杨玄是年轻不经饿,所以怡娘才弄成三餐。
&esp;&esp;“等着,定然有。”
&esp;&esp;孩子在学堂里吃一顿,这样家里就省下了一顿,一年到头来能节省不少呢!
&esp;&esp;这个帐谁都会算。
&esp;&esp;杨玄带着曹颖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