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大唐完了!
&esp;&esp;得知李玄自称孝敬皇帝幼子,起兵南下后,年胥的心在颤抖,手也在轻颤,面色潮红,竟然兴奋欲狂。
&esp;&esp;“让相公们进宫,快去!”
&esp;&esp;年胥左右踱步,张菁满脑子却都是当年那个少年的模样。
&esp;&esp;“难怪!”
&esp;&esp;年胥止步,“难怪什么?”
&esp;&esp;张菁说道:“当初他曾救过贵妃梁氏,按理荣华富贵触手可及。可他却义无反顾的去了北疆。如今想来,便是志存高远。”
&esp;&esp;“无需这个理由,天下人都知晓,他必然是孝敬皇帝的儿子!”年胥说道:“他坐拥北疆及北辽故地,就算是自成一国,也能威压大唐,何须托身谁家儿郎?!”
&esp;&esp;毫无疑问,这个判断是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
&esp;&esp;……
&esp;&esp;“孝敬皇帝的幼子吗?”
&esp;&esp;年子悦扑闪着长长的睫毛,“难怪。”
&esp;&esp;难怪别人说他是从乡下地方来的,可年子悦却除去些执拗的气息之外,在李玄的身上没感受到愚钝或是愚昧。
&esp;&esp;甚至,年子悦还觉得自己的学识远不及李玄。至于诗词,差距更是远的令人绝望。
&esp;&esp;“说是还在襁褓中时,孝敬皇帝亲手把他交给了宫人,那一夜血流成河。那宫人带着他逃了出去。接着是孝敬皇帝的侍卫统领杨略护着他南下。”
&esp;&esp;在长安时,年子悦受限于质子的身份,每次出行都得向官方禀告,故而张菁出门读次数更多些。出门次数多了,打听到的消息也不少。
&esp;&esp;这算是个石破天惊的大消息啊!
&esp;&esp;张菁见年子悦在沉思,就问道:“公主在想什么?”
&esp;&esp;年子悦说道:“我在想,李泌怕是要倒霉了。”
&esp;&esp;……
&esp;&esp;“竟然是孝敬皇帝的幼子?”
&esp;&esp;彭靖等人也愣住了。
&esp;&esp;当初那个狡黠的使者,竟然是孝敬皇帝的幼子?
&esp;&esp;众人缓缓接受了这个消息,年胥意气风发的道:“诸卿,石忠唐北上,李玄南下,二者夹击长安,长安必败。”
&esp;&esp;新政硕果仅存的大老韩壁说道:“陛下,就算是灭了大唐,二者之间依旧有一场大战。这是大周的良机。”
&esp;&esp;“弄不好,中原又会陷入陈国覆灭后的混战状态。”
&esp;&esp;“折腾个数十年,百来年,大周早已把南疆给吃的干干净净的。”
&esp;&esp;“出兵吧!”
&esp;&esp;“陛下,南疆军这些年屡次越境制造血桉,大周友善不予计较,谁知晓却助长了对方的气焰。是可忍,孰不可忍。当出兵惩戒!”
&esp;&esp;年胥看了彭靖等人一眼。
&esp;&esp;默然。
&esp;&esp;默然便是默许。
&esp;&esp;但征伐不符合他们的政治理念。
&esp;&esp;方崇走出来,“陛下,臣愿领军前往!”
&esp;&esp;什么政治理念,在利益的面前不堪一击。
&esp;&esp;年胥深吸一口气。
&esp;&esp;“消息散出去。”
&esp;&esp;年胥准备先形成舆论。
&esp;&esp;回到后宫中,他兴奋难耐,令人拿了长刀来,当即舞了一阵子。
&esp;&esp;“父亲。”
&esp;&esp;刀光闪烁中,年子悦来了。
&esp;&esp;“子悦啊!”
&esp;&esp;年胥收刀,随手丢给谢引弓。
&esp;&esp;年子悦缓缓走来,“我听闻朝中皆赞同出兵?”
&esp;&esp;“子悦怎地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年胥问道。
&esp;&esp;大周没有女人干政的市场,若是有,那也是文官们供出来的。
&esp;&esp;所以,年胥认为女儿是对大唐有了感情,担心了。
&esp;&esp;“我觉得……最好不要。”年子悦咬着红唇。
&esp;&esp;“为何?”年胥倒也不生气,只是有些好笑,“满朝文武都是聪明人,难道不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