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环一一解答。
郑判官也跟在后面补充了几句,最后道:“王知州,你切莫紧张,以后这种事多着呢。”
一边聊,几个人一边继续向外走。
到了公堂位置,王琛又看见了范旻勾等人,大概十几个官员,其中包括了大理寺的人。
范旻勾一看见王琛出来,就率先拉着介绍道:“王知州,有几位大理寺的你不太认识,我给你介绍一下。”然后他开始介绍起来,“这位是孙少卿,掌折狱、详刑,这位是刘详断官,这位……刑部侍郎、这位是御史中丞。”
“见过孙少卿。”
“王知州有礼了。”
“典御史,舟车劳顿了。”
“还好还好。”
王琛和大家一一问好。
这些京官们也跟他客气了一下。
可以看得出来,今天阵势很大,赵匡胤直接派出了三堂会审,什么是三堂会审?就是大理寺、刑部同御史中丞一起审案,一般人没这个待遇,只有重大案件才会。华家十三口被灭,在当今时代已经算得上特大型重案了,三司会审很正常。
王琛是主审官。
但是,在场的人其实心里都不这么想,尤其是京官们,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主角,王琛才当官多久,会审案吗?就算会,种种证据都指向了冷艳,断然没有翻案的可能性。
所以他们根本没把王琛放眼里。
半响后,客套认识完了,王琛准备开堂审案了。
刚捧起卷宗,见到迎面而来的大理寺陈寺卿迎面走来。
王琛忙问好,“陈寺卿,就等您一起开堂了。”
陈寺卿看都没看王琛,嗯了声,直接走到公堂上坐下。
王琛倒也没有在意,知道对方是赵匡胤的人,赵匡胤要敲打自己,陈寺卿怎么可能给自己好脸色?不过嘛,不管对方给不给好脸色看,王琛是不准备让他们舒服了,今晚,翻案才是最重要的。
王琛捧着卷宗来到主审官的位置坐下。
下面三十多个官员都朝着他投来古怪的目光,眼神各异,怎么看他的都有,甚至还有轻蔑。
不止是京官,哪怕是静海州衙的官员们,都不觉得王琛能替冷艳翻案,而且,很多人觉得王琛今晚会出丑。
为什么?
因为太多人来旁听这场“世纪大案”了啊!
刚刚坐到主审官位置的王琛朝外一看,也愣住了。
外面密密麻麻站的全是人!
“哎哟别挤啊!”
“让我进去点。”
“看不到啊,爬凳子吧。”
“我的天,今晚这么多人来看审案呐?幸亏我带了凳子能爬着看。”
厂区的场地上挤满了人,一眼望去,恐怕得有上千人,甚至还有人自己带着长凳过来,直接爬上去朝里看。
门口位置衙役们在极力维持秩序,可是还是把大门围的水泄不通。
有不少看穿着都是读书人,青衫纸扇。
王琛差点晕倒,我特么审理个案子,直接来上千人?怎么这么多人啊?我心理压力大啊!
“快看!”
“那就是王知州吧?”
“哼,想要徇私舞弊?先看看我们答应不答应!”
一帮读书人在外面叫嚣。
王琛隐约听见了两句,脸都黑了。
衙役们扯着大嗓门让大家安静,不要朝着审案,还威胁有人如果冲撞了上官就要抓进去。
要是平时,估计有些人会被吓退。
可是今天,一个人都没走不说,人还在不停地增多,好像全是来看王琛审案的。
陈寺卿怔怔道:“怎么这么多人?”
范旻勾猜测道:“难道王知州在静海影响如此之大?”
他们全都以为王琛影响力巨大,导致老百姓们都来观看审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