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现在还不是桂花盛开的季节,否则满院子都飘着桂花香,走几步就有桂花雨。
院子收拾得很干净,和外面的平台一样,一尘不染,应该是堂哥事先派人来大扫除过。
否则就算刚修缮好那会儿收拾得再干净,十多年没住人,也早被枯枝落叶盖满了。
“徐小姐到了啊?”
小陶雇的煮饭阿姨已经走马上任,在厨房里忙活了,难怪闻到一股香甜的味道。
煮饭阿姨姓宋,是小陶在首都最大的一家家政服务公司找的,面试了好几轮才定下她。
宋阿姨老家南部的,所以既擅长京都菜,也精通南部的各种汤煲菜。
她是今天早上到这里的,跟着徐总派送食材的车一块儿来的,到了以后收拾妥当,就上岗了。
想着徐茵又是飞机又是车的,旅途疲顿,虽然还不到饭点,宋阿姨煲了一盅燕窝,配了几碟手工糕点。
徐茵还真有点饿了,洗了把脸坐在西厢房改造的阳光餐厅里享用下午茶。
堂哥搜集的食材品质没话说,徐茵一口气喝完一小盅,见宋阿姨做的芡实糕卖相不错,也尝了一小块,就先去午睡了。
参观房间和院子留到以后吧,这破身体累得吃不消了。
病弱女配提前养老(9)
一觉醒来夕阳已经挂在西山坳了。
满天的晚霞绚丽夺目。
徐茵声控拉开窗帘,披了件睡衣坐在西露台的摇椅上,欣赏了一番夕阳晚景,才走出房间。
补了个觉又磕了一把养生丸,精神好多了。
她捧着装有枸杞红枣茶的保温杯,边喝边溜达,参观起徐爷爷精心改造的老屋。
这是一座典型的三合院,三间主屋朝南、两侧各两间厢房。
院子的格局和当地很多人家相似,但屋子里面却别有洞天。
徐爷爷让设计师把三间主屋打通,改成了套内面积一百多平的套房,面积和首都的徐家老宅相比,小的像麻雀肚,但功能齐全:带卫浴的卧室、带书房的起居室、还有招待客人的茶室。
带按摩大浴缸的浴室,正好位于最东面,整面墙都是镀膜玻璃,坐在浴缸里泡澡,能一览无余地欣赏到外面梯田式的茶园风光,且不会被外面的人看到。
厨房安在东厢房、靠近院门那半边,既砌了传统的柴火灶,也安了用电的炉子、烤箱、蒸箱、洗碗机等设备。
厨房离主屋远有个很大的好处——油烟少且安静。
厨房过来就是餐厅,两者是相通的。
餐厅的墙体全是隔热防爆的双层玻璃,十分亮堂。坐在餐厅用餐,冬天收起卷帘能晒太阳,夏天过了晌午这里就遮阴了,吃饭赏景两不误。
东西厢房门前都有一条遮风挡雨的长廊,连接着主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