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再反观一下朱高煦这边有什么优势。
首先,名不正,出师无名。
朱瞻基是正八经的太子上位,且之前还是朱棣指定的皇太孙,由他坐皇位正的不能在正。
而且朱瞻基对他那些藩王都挺不错,尤其对朱高煦这个叔叔,要在他登基之前半路伏击杀了他的叔叔,不但没惩罚,还赏赐。
朱瞻基也没有乱改他爹的政策,继续与民为利,休养生息。】
朱元璋听到他儿子朱棣的好圣孙,不由点点头,“这孩子不错。”
朱棣听此,更加坚定了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凭着这样的好圣孙,朱高炽就必须当太子。
父凭子贵的朱高炽。
永乐年
之前朱棣就听到神迹提过自己的好圣孙,但神迹并未多言。
如今朱棣知道已经为何在有太子的情况下还立了皇太孙,他这个孙子的确不错。
【名不正,言不顺就导致朱高煦手下的兵将没有强烈的造反欲望。
就是俗话说的信念感仇恨感没有拉满。
又不是吃不上饭穿不暖衣,像宋朝那样的当兵等于羞辱,还往脸上刻字那般。
且朱高煦对封地的百姓也不好,之前干了不少缺德事,民心这块也没有。
一支没有信念的大军,怎能打胜仗呢。】
宋
“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哥,给军人脸上刻字,是不是从你开始的?”赵匡美问赵匡胤。
“我改,不都改了吗。”赵匡胤被问的没有底气,这条恶习的确是从赵匡胤开始的,后面一直沿用。
当真是好的一点不学,糟粕全都沿用不废。
【再是盟友,朱棣造反的时候,起码还是有盟友的,和朱棣一条船上的人不少。
而朱高煦这则是自己,朱高燧在之前就弃暗投明,不参与朱高煦的造反,朱高煦的叔叔们更不用说,之前朱棣造反的时候他们都不参与,到了朱高煦这就更不参与。】
卡通朱高煦再次出现,他头上几个大字“有一起的么!”
其他藩王打扮的小人一块道,“不约”
【朱瞻基御驾亲征,很快就包围了汉王朱高煦的封地乐安,所有的城门都被包围起来。
朱瞻基没有直接破城,而是让神机营出马。
神机营有多厉害,咱们就不多说了,只见直接往城里射箭,面对如雨的攻势,城中的军队直接军心涣散,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他们甚至想把朱高煦绑起来交给朝廷。
毫无疑问,朱高煦的这次造反大败特败,可以说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连一天都没有坚持到,第二天汉王朱高煦就出来投降了……】
听神迹如此说自己,朱高煦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他想不明白,自己为何会败了?
明明他骁勇善战,明明他当年战功赫赫,这方面他的成就堪比唐太宗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