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赵匡美听到大明竟然有148个朝贡国家,不禁感叹,“人家大明朝贡,咱们大宋岁币,唉……”
赵匡胤……
明殿
朱棣听神迹说大明是历史上朝贡最多的一个王朝,内心不由自豪起来。
“壮我大明国威!”朱棣声音微微颤抖,看出此刻的他十分激动。
这天下盛世,他,朱棣对得起大明的江山!
朱棣最大得心病就是怕自己被后世诟病,所以才疯狂的努力,想做一位雄君,即便后世对他多有所耻,也不会苛责。
朱棣这情绪刚起来,恢宏的音乐骤停。
【不知大家是不是感觉不对劲,带着附属品比朝贡还多,这哪里是来朝贡的,分明是来做买卖的。
没错,朝贡就是通行证而已,他们的确是来做买卖的。
不过这个买卖却不是和百姓做,而是跟明朝政府做。
这些东西由明政府定价,然后购买,说白了就是换种方式给来朝贡国家钱。
人家好不容易来一场,为了体现大国风范,自然要满载而归。】
听到这,朱高炽不由的叹了一口气,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完全赔本的买卖,每次见到番邦国来朝贡,他爹朱棣是觉的有面高兴,而在朱高炽眼中,这些人就是来打秋风的。
关键,他们大明也不是那么富裕。
【咱们来看看明政府是如何定价这些附带的货物。
为了彰显国威,体现大明的宗主国地位,往往将贡国的货物翻高几倍,甚至是好几十倍。
举个例子,日本的腰刀,若放在市场上交易是三贯钱,但是明朝给出的收购价格却是十贯钱。
再比如胡椒的市场价每斤三贯钱,但是明朝给出的收购价高达十倍。
乌木的价格更为夸张,市场明明每斤500文,但是明朝官方定价却高达40贯。
除了价值差异外,许多番国进贡的东西虽然属于稀缺之物,但说实在的真的什么用处没有,比如进贡的狮子、长颈鹿只有观赏价值。】
朱高炽不由点头,想起那脖子长长的动物,不能下地种田只知吃草木,有什么用?!
“这不是赔本赚吆喝么!”朱高煦惊呼,关于朝贡的事他原本只知道特别有面,不想面子是建立在撒钱上。
怪不得一个个都争着抢着来大明朝贡,让谁谁不来。
宋
“这和咱的岁币差别也不是很大吧?只是比咱们大宋有面子些。”赵匡美道。
“大明的皇帝不至如此。”赵德芳觉得如此宏韬伟略的大明皇帝朱棣定不会只为了面子。
就像神迹之前说的,明太宗朱棣从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定下战略,震慑了帖木儿帝国。
如今又不惜下血本让万国来朝,怎么可能只为了面子工程。
虽然前期明朝是赔本的,但只要形成了以明朝为中心的贸易体系,还怕赚不到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