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水浒逐鹿传 > 第五百八十九章 前恭后倨求订阅(第2页)

第五百八十九章 前恭后倨求订阅(第2页)

&esp;&esp;这个时代,一提到某某国,便意味着它是一个藩属国。

&esp;&esp;藩属国虽有独立的领土与主权,但要接受宗主国保护,与宗主国是朝贡关系。

&esp;&esp;简单点来说,宗主国是大国,而藩属国是小国。

&esp;&esp;赵桓下这道旨意,很明显是在讨好金人。

&esp;&esp;赵桓讨好金人,可不仅仅这一件小事,他还每天都送给完颜宗望一些好东西,像龙脑、椽烛、薰香,让完颜宗望好好保养自己,又送以服御、犀玉、腰带、真珠、宝器、女乐、珍禽、香药、茶、锦绮酒果之类,让完颜宗望在城外过得舒服一点,每天还对完颜宗望嘘寒问暖。

&esp;&esp;李纲对赵桓此举很不以为然,他常常向赵桓劝谏,甚至据理力争。

&esp;&esp;李纲认为赏赐这些贵重物品,不足以为德,效果恐怕会适得其反,让金人更加轻视大宋,认为大宋软弱可欺。

&esp;&esp;可是,李邦彦等投降派一致称赞赵桓的美德,对李纲所言,都不以为然。

&esp;&esp;面对软弱可欺的宋国朝廷,金人益加放肆,索取无所忌惮,甚至要求宋国朝廷向他们提供妓乐、珍禽、驯象之类。

&esp;&esp;而赵桓等人无不从之。

&esp;&esp;这也就罢了,毕竟形势逼人强。

&esp;&esp;可赵桓还给仍在顽强抵抗的太原、河间、中山三府下诏,让三府守官尽快投降。

&esp;&esp;赵桓的诏书是这么说的:

&esp;&esp;“应中山、河间、太原府并属县镇及以北州军,已于誓书议定,合交割与大金事。昨者,大金以朝廷招纳叛亡,有渝信誓,因举大军,直至京畿。重以社稷为念,所系甚大,遂割三府以寻欢盟,庶销兵革之忧,以固两朝之好。其犬牙不齐去处,并两平兑易,合照誓书施行。如有州军未便听从,仰将此诏书遍行告谕,各务遵禀,母或拒违,自取涂炭。

&esp;&esp;两朝封疆接畛,义同一家,各宁尔居,永保信睦……”

&esp;&esp;可以说,赵桓都快没有底线了。

&esp;&esp;自正月十五日开始,四方勤王之师陆续渐至城外。

&esp;&esp;李纲将这数万之众安置在京城四周,并分别建立起有效的组织机构。

&esp;&esp;正月十八日,统制官马忠率京西募兵来到城下,然后在顺天门外,恰好与一群金兵相遇。

&esp;&esp;马忠率军乘势击之,杀获甚众。

&esp;&esp;勤王之师不断云集,让赵桓的态度慢慢发生了转变。

&esp;&esp;等到京畿、河北路制置使种师道与统制官姚平仲率领泾原路、秦凤路之兵抵达东京城下。

&esp;&esp;卑躬屈膝很久了的赵桓,终于直起腰板。

&esp;&esp;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esp;&esp;种师道和西军一来,金军立马收敛起之前的狂妄态度,并悄悄向北移砦,增修城垒,似要全力镇守牟驼冈以自卫,游骑也不敢外出剽掠了。

&esp;&esp;不过——

&esp;&esp;种师道还没进城,宰相李邦彦就派人送来一份敕书,说:“朝廷与金人和议已定,敢言战者灭族!”

&esp;&esp;种师道这年已七十六岁高龄,而且身上有病,所以他没骑马,而是乘坐肩舆入城。

&esp;&esp;见到赵桓后,种师道道:“臣不知京师有如此之急,臣曾揣测金人必不敢渡河,故来迟。今臣在此,陛下不须忧也!”

&esp;&esp;已受尽了委屈的赵桓,听了种师道此言,差点没哭出来。

&esp;&esp;赵桓道:“爱卿可有退敌之计?”

&esp;&esp;种师道道:“臣以为,讲和非计也。京城周围八十里,如何可围?城高十数丈,粟支数年,不可攻也。若于城上扎寨,而城外严拒,守以待勤王之师,不逾旬月,敌自困矣。然而,业已讲和,亦不可废止。金银不足,请以见数与之,如其不退乃与之战!况且四镇之地,内有保州,此乃宣祖陵寝所在,不宜割与。”

&esp;&esp;种师道此言一出,李邦彦等主张议和的大臣,脸色全都变得很不好看。

&esp;&esp;完颜宗望得知大宋西军已至城下,立即派使节王汭入城觐见赵桓。

&esp;&esp;名义上这是回谢赵桓的赏赐,其实完颜宗望这在是观察了解宋国目前的情况。

&esp;&esp;王汭入殿,伏地拜奏,对赵桓赐到沈香山子、花犀、玳瑁酒器并奇兽珍禽等,表示感恩之至。

&esp;&esp;王汭这次觐见,礼节与以往相比,恭敬了许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