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潮来不钓 > 四五黄雀微时(第1页)

四五黄雀微时(第1页)

周末原定的出行推迟到半月后,他带着小钟一起去见“那位朋友”。早起开车很久,过跨海大桥。她以为他想去另一座城市,结果下了高速,看着导航的定位越来越偏僻,目的地是荒芜的山野。

不开心。

事故的起因是临行前,小钟在保温杯里泡了上次在酒店拿的白桃乌龙,打算路上喝。他问是什么茶,她告诉他,他就露出微妙的表情,腼腆地、想笑又不敢笑。

为什么这个反应?因为白桃乌龙?小钟天真无邪地问。

是啊。白桃,乌龙,颜色。

在百般暧昧的提示下,小钟想象到他脑海中冒出来的东西,他开黄腔!然后,她笑不出来了。下车后还须徒步走山路,他望着郁郁葱葱的山林,也不等她气消,又开始说道“羡杀乌龙卧锦茵”的淫诗。小钟不想听她讲,故意走得飞快,一会就跑远了。

他手里提着很重的竹篮,绕了很远的路,才终于把她哄回来,说“那位朋友”就在她曾两次经过地方。草里有条不起眼的小道,拐进去,下坡,是一片家族墓地,走势向里凹陷,俨然山体被挖空一块。

大钟想见的朋友,已经变成最边上的那座墓碑。

什么时候的事?四年前。大钟出国还不是很久。在更早的时候,他们因为生意的事闹了很多矛盾。但在死生面前,针锋相对、不共戴天的立场问题也显得轻如鸿毛。

少年时的绍钤是小天龙人。家境优渥,各方面的能力都很不错。高中学有余力,还可以倒腾代码和算法,人工智能——在那个ai对很多人还是英语阅读理解中刁难人的抽象概念的时代。

据他自己的说法,高考考得不好,意思是没考上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虽说后来读的学校不差,却是靠竞赛降分勉强进去。这件事对他的人生诡计影响不小。他也一度厌学,厌世,整天就继续钻研他的算法,想着怎么自己创业,套现赚钱。

他很缺钱,也过怕了穷日子。风俗使然。务实的大人相信苦难教养出来的小孩才有出息。零花钱腐坏小孩的骨气,就像过多的甜食腐坏牙齿。最精明的家庭只给够伙食费,并不考虑小孩在外读书,在同龄人面前也有社交和体面的需求。大人断言那是“虚荣”。

这些事在小钟的成长中也深有体会。小钟是女孩,还稍好些,问她的老板父亲要钱,但凡说得出具体的名目,要到最后,该给的总是会给。尽管过程会让她比生吃苍蝇还难受。父亲会以商人毒辣的眼光告诉她,她以往的表现还不值得这样的出价。她要感恩。

绍钤的性格,那么点钱每个月拿到手,一天就花得只剩零头,剩下一整个月都去吃土。既然家里不愿意过给,他也必不可能再往家里要。他会说家里发迹,只是因为蹭上了时代红利。繁荣的浪潮席卷,物质层面的穷困被冲刷殆尽,精神的“穷困”却是根深蒂固,本性难移。

——连他自己也不能例外。在一个身边的人全都在谈恋爱的环境,他没有女朋友,就是因为穷,一种没有准备好的状态。他总觉自己应该再多攒点钱,再去社交。只是一旦这样想,永远没有真正准备好的一天。

创业对当时社会化程度很低的绍钤也是巨大的困难事。他一门心思想赚大钱,但对真正商机无限的下沉市场却不屑一顾。

转机的出现是他第二年认识坟墓里的这位哥,朱嗣音。两人同年,嗣音高考失利复读过,后来靠更刁难的插班生考试进来,年纪比绍钤大两岁。同院但不同专业,正好住隔壁寝室,没认识的时候就经常照面。通常是晚上十点半绍钤从图书馆回来,坐了一天,精疲力竭,刚好能遇到他在外面玩了一天,尽兴而归,经常还夹杂着嗲嗲的方言,满面春风与人讲电话。

相反的两个人,好像就算知道名字,碰见再多次都不会认识。到底怎么认识的,绍钤已经想不起来了。好像是嗣音偶然得知绍钤在创业,开发让程序变聪明的算法,很感兴趣,回过神来就已经成天黏在绍钤身边,想尽办法让绍钤教他,带他一起。

不过结果反过来,嗣音调教绍钤去做更切中要害的东西,将他半路出家的游戏之作包装成天才少年的过人天赋,拉投资,找项目,成交,被学校当作创业模范表彰……他们的“青团”,公司的花名叫青团。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当时嗣音正好在吃青团。

最初“青团”是尚未成形的第一个产品,胚胎。后面渐渐长成公司,有了除他们两个以外的员工,像有鼻子有眼、能说会跑的小孩。

听起来是相当精彩的一段经历,但绍钤现在回忆,想起的却只是万千痛苦。

某天,他们和一位投资人约好见面,在茶社室外的凉亭等,大夏天的午后,最热的时间,等了两个小时,然后被放鸽子。商谈告吹。

在这以前,他们已经连碰好几次壁,事业卡在瓶颈。绍钤清醒地意识到,商场的事情本不是他所擅长和乐意去做的,嗣音付出更多,却是在陪他。他们是学生,在做以前从未有人做过的东西,拼命想摆上货架供人挑选,事业有成的大人想要轻蔑,不需要任何道理。这些本来是他不得不

去过的关,最后却都变成嗣音承受。

继续下去已不值得,不如见好就收。

要不就到这算了?他对嗣音道。

嗣音自是不满,道:什么叫算了?青团不是我的孩子吗?你是说你不想做了,要留下我一个人?

绍钤道:我没有你想象中那么任性。为什么好像你比我年上,就理所当然地当引导者?差两岁而已。我不爱说话,不是我心里没有想法。

嗣音冷笑:我怎么不知?你心眼多了去了。早就盘算着怎么分家了吧。既然如此,青团大家都别要了,卖了分钱,从此各不相欠。

气话。当然是气话。公司散伙听来好像离婚。责任,牺牲,未来,一时冲动……扯不清的繁杂事,谁又辜负谁。他们吵架,天下起暴雨,说话声在如雾的雨帘里淹没。无疾而终。雨后的天有彩虹,晚霞蓝带粉紫的色调绝美。两人再没话可讲,双双回到公司,这个几乎可以称作是家的小地方。他们都相信对于没法处理的矛盾,最成熟的办法就是不管它,不提它。一点小事才不足以让他们决裂。

谁都没有想到,一手养大的青团会先于他们岌岌可危的关系破灭。绍钤更想读书,嗣音就极力营造公司没了他也蒸蒸日上的感觉。貌合神离的状态很快被有心人注意到。大钟一段时间不在,嗣音又结交了好多投资人,全是生面孔,意气风发说要继续扩展业务规模,指着江对岸已经成为地标的写字楼说,迟早有一天他要在那里。

绍钤最初做的那点小东西,比起公司的现在早就不够看了。他祝愿他。在这样想的时候,绍钤竟已觉得这些事与己无关。他本想提醒嗣音,资本注入或许会让内部关系变复杂,最好要未雨绸缪。但嗣音这么有把握,不该没考虑过。他也说过讨厌绍钤卖弄聪明。没说出口。

担忧的事成了现实。公司几度复杂的股权变更下来,绍钤和嗣音手里的股权竟不足百分之三十。很不对劲。在迭床架屋的公司持股背后,青团真正的老板变成曾经想招安他们的大厂。招安不成就搞恶性竞争,封锁弹压。如今还做这种肮脏的局,坑蒙拐骗,志在必得。

嗣音解释说,他从没想过把青团卖掉,更不可能背着他偷偷卖。绍钤知道,都知道,是对手的手段防不胜防。毕竟是书生。两个人有识破伪君子的聪明,却招架不住真小人无底线的恶毒。股权面前,不改换管理层的承诺成了口说无凭。从管理岗上卸任,青团就真的不再属于他们。而大厂不过觊觎他们的技术,比起自主研发、从头培育,当然是要别人现成的,拿来就用。利用完后,青团就只剩一个停止生长的外壳。

如果命运的答案注定是殊途同归,是否从一开始就不该狼狈地想要抗争?

“代孕”,剖腹藏珠,购买已通过质检的成品小孩,而非倾注心血自己生养,好像早就深深镌刻在现代社会运作逻辑的底层。世界是一场巨大的资本代孕。

至少他们的人还在。大不了一切都重来。

转生后的新公司吸取前世的种种教训,削除痼疾,两人之间的信任合作来到新的高度。灾后重建变成意料之外的蜜月期。他们不再对自己设限,不拘泥于别人的期待,做更多的尝试。似乎一切的条件都比以前更成熟,新的也将带来更好的发展。

绍钤找到更适合他做的事。如果说资本杀死了本来健壮的青团,他从中学到的东西是资本也可以起死回生。他从事的领域越来越偏向风投,公司的发展方向也由他来把握,和以前正好相反。嗣音虽然无条件地从旁支持,内心却未知其可。最初说,绍钤不能抱着少年漫男主“拯救世界”的心态做现实的商业。后来看到他用似曾相识的方式搞死别人的公司,瞠目结舌,失望,不敢言。他甚至不愿听绍钤辩解。

公司是组织,本无所谓生死。资源不能流动到合适的地方,组织就需要改变,重组,整合。里面的牵扯有利益,有人心,有时不得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太过眷恋某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名号,连它名存实亡也不愿丢弃,其实都是人自己的多愁善感。

人非木石,岂能无感?

他自然知道嗣音耿耿于怀,始终以为青团被弄丢是自己的责任,于心有愧,极力想弥补绍钤。出于歉疚的陪伴和初创业的少年心气终归不同。嗣音用谎言编织一座过去的囚笼,困住自己,刻舟求剑,却怪他曾认识的少年不再是少年。

他也怪嗣音在人前八面玲珑,有脾气全冲他发,真心话一句不讲。这么多年从未有改。

青团的幽灵停在原地,成为他们没法再相互理解的心结。

后来关系缓和,是绍钤准备出国,逐步将公司的事务交还。没有那么多牵扯、纠葛,自然就很难吵起来。对绍钤来说,重要的是他这个人,其他的所有没有什么不可以忍让。嗣音清楚他做这些是为哄自己,却只道关系生疏了,也戴起面具,礼貌地拒人于千里之外。解决不了的矛盾不要妄图解决。

——如果非要解决,就会有不幸的事发生了。

出国以前,他们最后见了一面。所有细节都正常得太不正常。嗣音热情地招待他。曾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