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还是说,您想要陛下迎娶承恩公府的女子为妻,生下孩子,继承皇位?”
&esp;&esp;太后死死捏住手中的帕子,一向平静的表情有些皲裂。
&esp;&esp;最终她哑着嗓子问道:
&esp;&esp;“你究竟是什么人!”
&esp;&esp;灵柯笑了笑,脸上满是自信和从容:
&esp;&esp;“一个想要改变世界的人,改变政治格局的人。”
&esp;&esp;见太后仍旧死死盯着自己,她继续出声:
&esp;&esp;“陛下也和我有相同的理想。”
&esp;&esp;太后不知道灵柯所谓的改变世界和理想是什么,但她对权势极其渴望,且灵柯给她的路虽看似艰险,却是她梦寐以求的东西。
&esp;&esp;“好!哀家答应你。”
&esp;&esp;最终太后在身边贴身宫女一脸苍白的表情中同意下来。
&esp;&esp;灵柯收起身上的气势,对着旁边的粉衣女子笑了笑,再次看向太后:
&esp;&esp;“陛下的登基大典便有劳娘娘了。”
&esp;&esp;太后顿时一脸不可置信的抬起头看向灵柯。
&esp;&esp;然只看到了男子清瘦修长的背影。
&esp;&esp;等对方离开后,她的视线方落在了孙福身上。
&esp;&esp;孙福对其弯腰行了一礼:
&esp;&esp;“娘娘,奴才是唐公子的人。”
&esp;&esp;脸色重新恢复正常的粉衣宫女立刻闪身出现在了孙福面前,掐住了他的脖子。
&esp;&esp;太后死死盯着孙福那张带着笑意的老脸,对着宫女挥了挥手。
&esp;&esp;宫女领命退下。
&esp;&esp;“把你知道的说出来,否则本宫立刻便要了你的狗命!”
&esp;&esp;太后威胁。
&esp;&esp;孙福笑了笑,倒也并未隐瞒,将自己和灵柯的相识,对方的承诺,以及这些年自己的所作所为全数告知对方。
&esp;&esp;听完,太后陷入了沉默,终还是放对方离开。
&esp;&esp;宫里那个背锅的小太监(44)
&esp;&esp;姚承恩的登基大典很是顺利。
&esp;&esp;虽不少世家权贵和读书人对于太后主持此事表示反对,但姚承恩自己都同意的事情,也只能任由事情这般发展。
&esp;&esp;登基大典结束的隔天。
&esp;&esp;太后看着身上的官服有些不满的怒瞪着灵柯:
&esp;&esp;“你说让哀家去滦城当知府,就是让哀家扮作男人?”
&esp;&esp;灵柯耸了耸肩膀,一脸无奈:
&esp;&esp;“太后娘娘这是权宜之计,您给我几年的时间,我定让您以女子之身出现在众人面前。”
&esp;&esp;太后愤恨的瞪了灵柯一眼,一甩身上的官服,大步离开。
&esp;&esp;灵柯看着对方气冲冲离开的背影,笑了笑,眼中满是期待。
&esp;&esp;这位太后娘娘当真有趣。
&esp;&esp;太后封闭宫门不问世事,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尤其是承恩公府一脉。
&esp;&esp;但对方毕竟是已出嫁的女儿,且为当朝太后,承恩公也无法,只能退一步,上折子要求姚承恩选后。
&esp;&esp;姚承恩此时已年满十七岁,按照礼制,早应成亲,但之前他不过是个不受宠的皇子,
&esp;&esp;便一直拖到了现在。
&esp;&esp;而现已正式登基,大家自然纷纷换上了另一副嘴脸。
&esp;&esp;对此,无论是灵柯和姚承恩都没有这个心思。
&esp;&esp;姚承恩常年跟在灵柯和韩全身边,对于男女之事虽有少年人的冲动,但眼下理想还未实现,自是不想将心思浪费在这儿女情长上。
&esp;&esp;更何况之前听灵柯讲过不少宫斗宅斗的故事,更是对此如避蛇蝎。
&esp;&esp;为了给这群大臣找点事情做,不至于每天都盯着他后宫那些破事,姚承恩在灵柯的教导下开始了潜移默化的改革。
&esp;&esp;第一步改革是发展经济。
&esp;&esp;俗话说经济是一切的基础,只有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去创造,才能去提升思想等,故而姚承恩便在整个姚国大力发展经济。
&esp;&esp;同时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将商人的地位进行提升,允许其参加科举考试。
&esp;&esp;对此,不少顽固不化的文人墨客自是好一通批判。
&esp;&esp;但百姓得到的实惠是真的,经济的发展使得生活水平得以提升,加之白马书院和姚承恩有着紧密的联系,故而这群人的气焰很快便消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