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毕竟战局千变万化,将士们根本就等不起。
&esp;&esp;这个问题让杜杏儿寝食难安,京城里几乎所有的裁缝都加入了缝制大军,他们还能去哪里找人呢?
&esp;&esp;难道去外地吗?可是这来来回回运输的使劲也要很久,根本就不现实。
&esp;&esp;想了很久,杜杏儿终于找到了一个不算完美的办法:让京城里会缝制衣物的大家夫人加入缝制。
&esp;&esp;这是有她的考量的,大家夫人的丈夫大多在朝为官,对朝廷有着责任。
&esp;&esp;只要宣传得得当,杜杏儿相信大多数夫人都不会拒绝的。
&esp;&esp;而且,杜杏儿为了做出表率,自己也会加入缝制。
&esp;&esp;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杜杏儿就让下人们把消息带给了各位大家夫人。
&esp;&esp;除了强调缝制衣物的目的是为了边关战士,杜杏儿还让他们强调,她自己也在闻府中缝制衣物。
&esp;&esp;一开始那些大家夫人都是持怀疑的态度,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女子做出过这样的事情,毕竟大家的媳妇都忙于打理家业,很少亲自处理这些小事。
&esp;&esp;无奈之下,杜杏儿只好传出话,她们可以来闻府亲自看一看。
&esp;&esp;直到她们见到挺着大肚子的杜杏儿正在缝制衣物,那些大家夫人终于信服了。
&esp;&esp;这样的号召力非常不错,很快就有很多大家夫人应声而上,加入了缝制大军中。
&esp;&esp;在大家夫人们加入的第二天中,杜杏儿特意算了算产量。
&esp;&esp;令她惊讶的是,这一天的产量就抵得上之前好几天的产量了,简直是质的飞跃。
&esp;&esp;杜杏儿顿时又充满了信心,要不了多久,衣物就可以做好了。
&esp;&esp;一鼓作气
&esp;&esp;杜杏儿做的这件事牵扯到了几乎京城里的所有大门大户,因此这件事没过多久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esp;&esp;那些百姓们听闻杜杏儿一位女子都能有如此壮举,纷纷对杜杏儿表示钦佩,别的高门贵族只知道自己享乐,可杜杏儿不一样,她能为家国考虑。
&esp;&esp;他们当然知道现在国家到了危难时刻,再加上杜杏儿的表率让他们见识到了女子的力量,因此有很多普通妇女都表示,想要参与缝制衣物。
&esp;&esp;杜杏儿当然是举双手欢迎,衣物做得越快越好。
&esp;&esp;但反对的声音也出现了,几乎都来自于妇女的丈夫。
&esp;&esp;他们担心妇女去缝制衣物后,家里的孩子没人照顾,也没人打点家里了,而他们要做农活,又顾不过来。
&esp;&esp;杜杏儿听了,大手一挥,当即表示,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只要给妇女们比较高的报酬,就不信那些丈夫还会反对。
&esp;&esp;这一招果然很有用,那些丈夫听说报酬很高后,马上赶着自己的老婆去参加。
&esp;&esp;就这样,缝制衣物的人手又增加了许多,几乎到了有些多余的地步。
&esp;&esp;更好的是,杜杏儿终于可以从缝制中解放出来,转头去处理更加重要的事情。
&esp;&esp;这事情便是筹备冻疮膏。
&esp;&esp;衣物虽然能够治本,但是却不能解决已经患上了冻疮的将士们的问题。
&esp;&esp;但是哪里能筹到足够的冻疮膏呢?
&esp;&esp;杜杏儿早就派下人去了解了,京城里的医馆都只有很少的冻疮膏,因为京城的冬天不算太冷,对冻疮膏的需求很少。
&esp;&esp;就算把所有医馆的冻疮膏都集合起来,也只是杯水车薪。
&esp;&esp;这是杜杏儿遇到的第二个难题。
&esp;&esp;杜杏儿左思右想,唯一想到的最好的筹集渠道就是京城里的太医院。
&esp;&esp;太医院里什么奇珍药材都有,更不用说制作冻疮膏的药草了。
&esp;&esp;而且就算药草不够,太医院凭借着皇帝的优势,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筹备齐。
&esp;&esp;这是唯一的路子,因此杜杏儿完全没有考虑皇帝是否会同意的问题,便和闻仲天说了此事。
&esp;&esp;闻仲天一开始面露难色,觉得这样高的要求皇帝可能不会答应。
&esp;&esp;但想着这全都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个人私利,闻仲天又马上有了底气。
&esp;&esp;第二天上朝时,闻仲天便和皇帝提出了需要冻疮膏的请求。
&esp;&esp;皇帝讶异于这样的请求竟然是杜杏儿提出来的,瞬间对她肃然起敬。
&esp;&esp;其实皇帝之前对杜杏儿要制作衣物的事情已经有所耳闻,没想到她思虑如此周全,又给了他惊喜。
&esp;&esp;为了边关将士考虑,皇帝想也没想便同意了,马上派人去太医院,吩咐他们赶紧加班加点制作冻疮膏。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