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三国] 明君养成计划 > 第187章(第1页)

第187章(第1页)

&esp;&esp;东莱郡有东莱郡的官,北海国和东莱郡平级,他孔融一北海国相去慰问东莱的英雄母亲算怎么回事?当东莱郡的官都是摆设?

&esp;&esp;荀愔轻笑一声,青衣玉冠飘然若仙,“孔北海奇逸卓荦溢才命世,天下豪俊皆不能及,屈尊至东莱寻常百姓家中是整个东莱郡的荣幸,谁敢有意见?”

&esp;&esp;荀晔想想孔融的名气,默默咽下剩下的疑问。

&esp;&esp;这年头名气大比官大更好用,平级相处时更是直接碾压。

&esp;&esp;伯父说孔融在黄巾围城那种紧急场合依旧死撑着要援兵主动去救,足以看出孔北海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

&esp;&esp;哦,还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自作多情,总之就是全天下都该围着他转。

&esp;&esp;更可怕的是,到现在为止,孔北海依旧觉得全天下都围着他转是全天下的荣幸,他能给援军救他的机会已经是赏脸,不可能有人看到他受难还铁石心肠不去帮忙。

&esp;&esp;何等的自恋啊。

&esp;&esp;棒读jpg

&esp;&esp;荀小将军面上一本正经,心里已经开始吐槽谁家耀祖跑了出来。

&esp;&esp;等等,以曲阜孔氏在古代的影响力,和家里有个真皇位要继承好像没有区别。

&esp;&esp;还是继续说太史壮士吧。

&esp;&esp;荀晔敲敲脑壳,策马挪到太史慈身边套话、啊不、友好交流。

&esp;&esp;听了一路自己光辉过去的太史慈已经能面不改色加入话题,谁年轻的时候没干过几件惊师动众的事情,他和苑陵侯相比还是差远了。

&esp;&esp;荀愔唇角微扬,任两个年轻人在旁边嘀咕。

&esp;&esp;先前是当局者迷无暇细想,昨天被好侄儿点了一下,这才意识到围攻北海的那伙黄巾贼可能打的是什么鬼主意。

&esp;&esp;管亥、管亥……

&esp;&esp;这么明显的线索他竟然一直没有注意到。

&esp;&esp;围城的黄巾贼首领名叫管亥,青州东莱郡的太守名叫管统,一笔还能写出两个“管”字?

&esp;&esp;是他刻板了,下意识以为黄巾贼都是贫苦出身,今晨听侄儿说那管亥是世家子才忽然反应过来。

&esp;&esp;世家子啊,这年头世家大族落草为寇也弄得人尽皆知,世上没有他们在乎的人了吗?

&esp;&esp;既然黄巾贼不会入城烧杀抢掠,那他们再慢些也没什么。

&esp;&esp;……

&esp;&esp;北海国,都昌县。

&esp;&esp;孔融脸色铁青的站在书房里,脚边是散落一地的竹简,“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esp;&esp;屋里的曹掾书吏低着头不说话,眼神却止不住的往离自己最近的竹简上瞟。

&esp;&esp;他们想知道这次的竹简上写了什么。

&esp;&esp;自从黄巾贼众围住都昌城,隔三差五就有竹简出现在官署门口。

&esp;&esp;最开始他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值守的小吏以为是哪个同僚落下的公务,想着依照字迹找到那个粗心大意的同僚,于是便捡起了竹简。

&esp;&esp;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esp;&esp;竹简不是同僚落下的公务,而是城外的黄巾贼在谩骂他们的国相大人。

&esp;&esp;值守的小吏吓的差点把竹简扔出去,但是事关城外的黄巾贼他又不敢不上报,于是哆哆嗦嗦层层上报转交给被谩骂的国相大人本人。

&esp;&esp;从最开始的哆哆嗦嗦到如今的习以为常,官署中的曹掾书吏适应的飞快。

&esp;&esp;最开始书简上骂他们国相大人自以为才华盖世远超天下豪俊,其实却是个只懂高谈阔论于政务半分不通的酸儒。

&esp;&esp;第二次又骂他身为国相却无力官制国中奸民污吏,因租赋上交稍迟便一日杀死五部督邮是滥杀无辜,任用官员好奇取异不顾实际选的都是轻佻不安分的人,一群人高谈教令盈溢官曹,塞进官署的都是和他一样只会夸夸其谈不会干实事的废物。

&esp;&esp;第三次骂他自诩胸怀大志不肯碌碌做一国相,甚至想以海岱为根基举兵耀武与天下诸侯争功,所谓礼贤下士都是装模作样,说北海国迟早毁在他手上。

&esp;&esp;第四次……

&esp;&esp;反正就,角度一次比一次刁钻,偏偏仔细一琢磨又感觉人家没骂错。

&esp;&esp;怎么说呢,全都有理有据无一胡编乱造,就是偶尔会误伤无辜之人。

&esp;&esp;北海官署不只有国相大人提拔上来的轻佻不安分只会拖后腿的官吏,还有少部分勤勤恳恳干活的倒霉蛋。

&esp;&esp;要是官署全是清谈不干活的名士,这北海国哪儿撑得到现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