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蕨这玩意儿,满山遍野随处可见,现在蕨菜也没那么盛行,被人当成在地里清都清理不完,是最顽固的杂草,若是在田地里发现,不及时清理掉,两三年就能串得满地是。
&esp;&esp;蕨菜是一种生命力和繁殖力很强的植物,只要地里还残留有断根,那么第二年又会长出一大片茂盛的蕨菜来,根本就用担心挖绝。
&esp;&esp;当然了,到了后面,这些蕨根粉制作的东西成为销量很好的商品时,山野上的蕨根就遭不住了,所以,还形成了规矩,挖一半留一半。跟山里那些草药一样的操作。
&esp;&esp;蕨菜是春季采挖的,但它的根可不是春季采挖的,而是在深秋以及冬季,也就是每年的11月到1月的样子。
&esp;&esp;蕨菜本来就是一种一年生的蕨类植物,到了冬季,它都已经枯萎了,正好是采挖的好时节。
&esp;&esp;蕨菜一般都生长在土质比较干的地方,这种土壤挖起来就很费劲,所以想要更轻松的采挖蕨根,最好是选择雨后,那样的话泥土湿润,就能更容易的挖出蕨根来。
&esp;&esp;不过,这样挖的话,蕨根也会因此沾满泥土,回去后清洗也是一件麻烦事。
&esp;&esp;而蕨根挖完之后,还要一筐筐的背下山,说挖蕨根是一件辛苦事儿绝对不为过。
&esp;&esp;晴朗了那么多天,山坡泥土板实,两人抬着锄头,找着比较浅一些的挖,一下午的时间,出了不少汗,好歹还是挖了百多斤出来,像是一堆堆树根。
&esp;&esp;只是做个示范,引起大家伙的兴趣,陈安和冯丽荣眼瞅着时间差不多了,也就没有多挖,像挑柴一样,用藤条捆绑成四捆,杠子一插,挑回盘龙湾,放到河里,一根根冲洗出来。
&esp;&esp;加工才是最麻烦的,也相当费时间。
&esp;&esp;家里有舂米的石头碓窝,洗干净后,放在碓窝里,反复用木榔头捶打得稀烂,然后又要用大筲箕铺上纱布,用水洗出里面的淀粉,装在缸里沉淀着。
&esp;&esp;隔天把水放空,沉底的淀粉又得晒干保存。
&esp;&esp;后面山里人有不少人从事这一行,都清楚,挖蕨根要一天,打蕨根粉要一天,晒蕨根粉又要一天,也正是因为挖蕨根费劲,处理起来麻烦,所以,很多人根本不愿意,哪怕这曾经也是饥荒年头的救命粮。
&esp;&esp;陈子谦和耿玉莲回来的时候,看到小两口摆弄这些,也只是简单地问了一句:“弄这些东西干啥子?”
&esp;&esp;冯丽荣简单说道:“想弄点蕨根粉条尝尝!”
&esp;&esp;小两口的事儿,老两口已经习惯不多问了,随他们折腾。
&esp;&esp;第二天他们去上工的时候,小两口将缸里的水舀掉,把沉淀在底部的蕨根粉弄出来,放在晒席上晾晒着。
&esp;&esp;陈安估计了一下,大概十五斤蕨根才能弄出一斤的蕨根粉。
&esp;&esp;昨天忙活一下午,也就弄出不到十斤量的蕨根粉。
&esp;&esp;但若是换成口粮,也够一个四口之家吃上三四天了,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esp;&esp;葛根王
&esp;&esp;蕨根粉晾晒好以后,小两口早早上山。
&esp;&esp;陈安领着冯丽荣顺着大路走,然后直接去第一次领着宏山用吊脚套套了麂子的山沟,那里就是满沟的葛藤,牵绊在灌木小树上,将山沟谷地,封得严严实实。
&esp;&esp;一路从地边经过,赶着牛翻地的村民打招呼问去干啥,他毫不隐藏地说自己去挖葛根打粉。
&esp;&esp;反正就是为了让村民能给自己多存储些粮食,来年好度过那个危机。
&esp;&esp;而这个季节,正是采挖葛根的好时候。
&esp;&esp;陈安和冯丽荣两人带着柴刀、锄头,去的地方不远,也就没必要带干粮。
&esp;&esp;要是再过上些年,有了葛粉加工厂,有人进山来收购葛根的时候,采挖葛根就热闹了,挖葛根的人很多,总是七八个人结伴去,很多人单是进山赶路都要走两三個小时,如果太阳出来才出村,往往太阳下山都回不来。
&esp;&esp;只有走得更远,才能挖到更大的葛根。
&esp;&esp;到最后,村子周边的山,大家都知道,哪一座山出大葛,都在争取冬季天冷的这三个月。
&esp;&esp;等到开春,葛藤长叶了,葛根的皮就厚,里面的淀粉也就少了。
&esp;&esp;天寒地冻,山路难走还要负重,摔倒跌伤是常情,但一毛五一斤的价格,仍然让没多少生计的山里人非常热衷。这种事,一直持续到后来封山育林。
&esp;&esp;封山育林让植被茂密,通往远山的路完全消失;近山人多,挖葛频繁,没有大葛生长时间,一天能挖上二三十斤就算不错了。
&esp;&esp;挖葛根毕竟是重体力活计,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居多,剩下年纪大的人也越来越力不从心…
&esp;&esp;主要是一些种植园开始大量种植品种改良的葛根。
&esp;&esp;这些山里纯正野生的淀粉含量低一些的葛根也不受待见了,挖葛这事儿才渐渐没了热度。
&esp;&esp;在现在这年头,人们顶多也就是逢年过节,零散地挖一两块回去,切成片泡水喝或是干嚼,也拿来药用,并没有凸显出多大的价值。
&esp;&esp;每天田地里的活计就已经够受了,谁还有闲心捣鼓这些东西。
&esp;&esp;半个小时后,两人顺着弯小的山路,翻过高陡的山形,到了山沟里面。
&esp;&esp;柴刀砍断藤蔓,两人钻进藤蔓之间,在山坡上找到那些根部动辄就有手臂粗的葛藤。
&esp;&esp;陈安和冯丽荣,各自拿了锄头,找着一根葛藤就开始往下挖。
&esp;&esp;和冯丽荣一直顺着葛藤往下挖不同,陈安这里挖几下,就换另一棵,一连换了四棵葛藤后,他终于停了下来。
&esp;&esp;“宝儿,过来挖这里这个!”陈安冲着冯丽荣叫道。
&esp;&esp;冯丽荣一直顺着葛藤挖,都已经挖下去三四十公分了,还没有见到葛根的影子,听到陈安招呼,也提着锄头找了过去。
&esp;&esp;见陈安面前那棵葛,只是两三锄头,挖下去十多二十公分,就已经露出了葛根,顿时明白陈安刚才是在找好挖的葛根。
&esp;&esp;“到山里面挖葛根是有讲究的,黄土里容易出大货,一般土下面十多公分就能见到葛根的,才是好采挖的,至于其它的,可能需要挖很深,还不一定见大货。
&esp;&esp;而且,好葛根都这样,藤下不会生太多葛根块,三根是最好的。”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