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这条小吃街上没找到李宗贵和苏同远,两人穿过巷道,重新上车,开着车子在城里转悠。
&esp;&esp;在城里转了一个多小时,也把旅社老板所说的那几个洞洞舞厅看了一遍,几乎都是关着门的,没有营业,也始终没有看到两人的踪影。
&esp;&esp;“找个地方歇气,这样转下去不是办法,纯粹是浪费油,怕是只有晚上去洞洞舞厅了。”
&esp;&esp;陈安微微叹了口气,在这样的城市里,仿佛穿行在过往的时光中,现代和过去交杂,让他有些分不清南北,这比在大山里复杂多了,总觉得心里难以安静下来。
&esp;&esp;陈文志也觉得这样找下去不是事儿,路过一个街边一个地方,见有不少人在里面喝茶,当即说道:“到里边去歇歇!”
&esp;&esp;一路走,看到过不少茶馆,几乎每条街都有,而眼前这个热闹的茶馆,规模更大些,叫鹤鸣茶社,在公园里边。
&esp;&esp;车子停了,陈安和陈文志两人下了车,径直进入茶社,地方挺宽敞,石墙围栏,小桥流水,翠竹枫树之间摆放着一溜的桌子和竹椅。
&esp;&esp;不少桌边都坐上了人。
&esp;&esp;一把瓜子,一杯三花茶。
&esp;&esp;似乎这入冬的太阳就是最好的氛围大师,所有人都懒洋洋的,依在竹椅上砸吧着喝茶,但更多的是摆龙门阵、掏耳朵,抽旱烟,还有打麻将的。
&esp;&esp;两人选了桌子坐下,立马有人送来热水壶、瓜子、花生和盖碗茶。
&esp;&esp;陈安揭开盖碗茶看看里面的茶叶,提了保温瓶往里面加水,随口冲着送来东西的老头说道:“大爷,这茶馆热闹哦!”
&esp;&esp;“那是,锦城的人分三种,一波在麻将桌上,一波在火锅店里,另一波就是泡在茶馆里咯,毫不夸张的说,我们这鹤鸣茶馆,是锦城最大,也是最老的茶馆,那是有历史的,多少年经营咯,你们慢慢喝!”
&esp;&esp;那老头也就随口说了一句,然后又去招呼别的客人。
&esp;&esp;偌大的一个茶馆,陈安本以为看到的更多的是老头,却随眼一扫,发现有不少青年男女。
&esp;&esp;在这茶馆里喝茶,用的还是以前的三件头:茶碗、茶盖、茶船。
&esp;&esp;应该是口渴了,陈文志直接端起茶碗,觉得太烫,不停地吹着,然后小小地吸溜一口,还是觉得烫,不由说道:“这茶喝得一点都不痛快,口干的话,能急死人,还不如喝凉水,直接就灌,分分钟就喝巴适了。”
&esp;&esp;陈安笑笑,还没说什么呢,邻桌倒是有个老头听不下去了:“你娃儿懂个锤子,一看就是乡下来嘞!”
&esp;&esp;这话里有满满的嫌弃,听得陈安和陈文志都不由皱起了眉头。
&esp;&esp;却见老头叼着旱烟袋走到旁边,接着说道:“喝茶那是有讲究嘞,就不是你们这么个喝法。就这三件套,茶盖谓之天,茶船谓之地,茶碗谓之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
&esp;&esp;喝盖碗茶,讲究用盖子轻拂茶面,茶香随之四溢,滚烫的茶水也凉得快一些,年轻人,莫那么浮躁,就跟做人一样,急不走嘞。
&esp;&esp;真的是,啥子人都往茶馆里边钻。”
&esp;&esp;陈文志一听这话就来气了:“真的是,啷个到哪里都能遇到长嘴壳,喝个茶而已,又不是喝的你家嘞!”
&esp;&esp;“你…”
&esp;&esp;老头被他一句话噎得胡须直抖,最后一甩袖子,回座位去坐着了,有些气恼地揭开茶盖,歪放在桌上,端着茶碗就喝,被烫得一口喷在地上,变得越发气急败坏了。
&esp;&esp;这一幕,看得陈安和陈文志两人,一阵偷乐。
&esp;&esp;喝了一阵茶水,也吃了不少瓜子、花生,总算觉得舒坦了,两人也不讲究,准备靠在竹椅上眯上一会儿,养养神。
&esp;&esp;正在陈安神游太虚的时候,忽然被一阵争吵声给惊醒,他坐直身子,扭头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
&esp;&esp;那是几米外的一棵枫树脚下的茶桌,此时正有十数人围在那儿吵吵嚷嚷,声音一个比一个的大。
&esp;&esp;他大概听了下,说的是早年间,锦城陕西街陕西会馆住着一个叫杨白鹿的老先生,他拿着一张收藏多年的藏宝图,在晚年请当时赫赫有名的傻儿师长范绍增去发掘宝藏。
&esp;&esp;按照“藏宝图”的指引,他们在望江楼往下河流对岸的石佛寺下面的三角地带靠江心位置进行开挖,居然还真的在江心挖出一只石鼓、许多人体骨架和一只石鼓。
&esp;&esp;这正应了歌谣的第一句“石牛对石鼓”,但最终,他们并没有挖什么“银子万万五”,而是整整3筐锈迹斑斑的铜钱。
&esp;&esp;有人说,张献忠的宝藏就藏在锦江的望江楼那一段。
&esp;&esp;但立马又有人说,还有彭山江口“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的说法,还摆出岷江江口北边的山间密林里,有石虎矗立在岩石之上,还有一条石龙,蜿蜒盘旋在悬崖边,龙虎出现,说明那地方非凡。
&esp;&esp;并说,附近村民在旱季的时候,就曾在江滩上捡到金银的传闻。
&esp;&esp;还有在洪涝过后,也有人捡到过木头,那木头里面有夹槽,藏有银锭等传闻。
&esp;&esp;另有人说,这些年说自己看到藏宝的人,捡到金银的不少,但却不相信真有藏宝,不然的话,在清朝咸丰的时候,咸丰需要钱补充军费,派人打捞,最后空手而回;袁世凯的时候,也曾召集人手,大坑小坑挖了几十个,淘干了几十条小河,也是什么都没捞到。
&esp;&esp;后来军阀杨森、外国传教士、包括老蒋,都想方设法去找,却始终都不曾得到过。
&esp;&esp;认为传言只是传言,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儿。
&esp;&esp;立马就又有人反驳说,张献忠入蜀地那会儿,有规定:藏一两者斩,藏十两者剥皮。
&esp;&esp;所有人为了保命,纷纷将所藏金银上交。
&esp;&esp;这是老辈人说过的事儿。
&esp;&esp;觉得张献忠纵横各省,大肆搜刮,那金银无数,为什么又会踪影全无?
&esp;&esp;一个个争论不休,各有说道。
&esp;&esp;也许对他们来说,只是茶后闲话,但听在陈安心里,却是另有想法。
&esp;&esp;他自己就从山里水潭里捞出不少金锭、银锭、铜钱和那西王赏功币等东西的,都是跟张献忠有关的。
&esp;&esp;加之手里又有铜牛、铜鼓…
&esp;&esp;他是越听越有兴趣了。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