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1980巴山猎耕记 > 第476节(第2页)

第476节(第2页)

&esp;&esp;让陈安和冯丽荣挺意外的是,冯学恩给火锅店取的名挺好,就两字:巴食。

&esp;&esp;看得出,取的是巴适的谐音字。

&esp;&esp;巴适在蜀地是舒服的意思,意味着来这里吃火锅的人不仅能吃的舒服还能吃的开心,会有好心情。

&esp;&esp;来恭贺的人不少,这其中就有骆祥文他们几个以及家人,还有不少县城里有头脸的人,冯学恩在这方面下了功夫,打点得挺好。

&esp;&esp;鞭炮声响中,揭了红布盖着的用一块老木头简单阳雕弄得很沧桑老旧的招牌,算是开始了正式营业。

&esp;&esp;剩下的就是口碑和人气的积累了。

&esp;&esp;陈安领着冯丽荣,跟骆祥文等人打了招呼,两口子叫上跟着一起来凑热闹的冯正良,以及开着车子来帮忙拉东西的陈文志,在店里舒坦地吃了顿火锅,给冯学恩留下两千块钱作为备用后,到城里进行各种采购,然后当天就回了盘龙湾。

&esp;&esp;说过要提供底料的,这事儿可有得忙,接下来正常营业了,就该持续不断地供应,这将是日常中隔段时间就得进行一次的事情。

&esp;&esp;除了摆弄底料,陈安也没闲着,去找了宏山和甄应全,花钱从村里各家收了不少红苕回来,准备制作红苕粉,火锅里一烫,也是很不错的东西。

&esp;&esp;在山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栽种有红苕,而且都会做苕粉。

&esp;&esp;红苕种植主要有四个环节,贮种、育苗、栽插、管理。

&esp;&esp;栽插在“夏至”前后,深秋季节才开始采挖红苕。

&esp;&esp;刚结束了红苕采挖,收购容易。

&esp;&esp;一通忙碌下来,红苕在陈安家的仓房里堆积成山,来到这里的红苕红皮白肉,大小均匀,均是做晶丝苕粉的上好原料。

&esp;&esp;然后,他又找来钟启秀、瞿冬萍和村里几个年轻的,手脚麻利的小媳妇帮忙,到家里制作苕粉。

&esp;&esp;得把这些红苕清洗干净,村里没有磨房,只能送到镇上去进行粉碎,拿回来以后进行过滤沉淀。

&esp;&esp;这种时候,红苕表皮中所含的杂质和油份会浮到表面上来,是一层黄色的东西,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油粉,没有取掉油粉的红苕淀粉做出来的苕粉呈深色,把油粉去掉,才能让苕粉晶莹剔透,有个好卖相。

&esp;&esp;苕粉装大水缸里沉淀,经过一天一夜后,将水倒掉,剩下的便是白如乳酪,状若羊脂的水粉。

&esp;&esp;这些工序都还简单,但到了制作苕粉的核心环节——浪苕粉的时候,就得慎重了。

&esp;&esp;浪其实是个谐音,陈安也不知道具体是哪一个字,反正在蜀地,大家都这么发音,其实就是把淀粉按一定比例加入清水搅拌后,舀到模具里放在大铁锅中进行蒸煮。

&esp;&esp;这是个很精细且全凭感觉的过程,得有经验才行。

&esp;&esp;大铁锅烧上一锅水,等水烧开后,就可以开始“浪”了。

&esp;&esp;手持浪盆,置浪盆于水面上,前后轻轻摇晃,淀粉浆随着浪盆的摇晃“铺”满浪盆底部,从白色慢慢变成透明色,手劲巧的人,浪出来的粉皮厚度均匀。

&esp;&esp;等到苕皮快干的时候,就把浪盆沉入水底,煮上一分钟。煮好后捞出来,一张苕皮就做好了。

&esp;&esp;苕皮冷却后,接着起粉皮。

&esp;&esp;起粉皮也有绝招,“浪”粉前先在浪盆底刷上一层菜油,起粉的时候从两边慢慢往中间扯,粉皮就倒挂在竹竿上了。经过一两天的晾晒,待粉皮完全干透就将其切成丝再晾。

&esp;&esp;这种事情,交给冯丽荣安排,陈安则是叫上一帮子青壮,上了山采挖葛根。

&esp;&esp;这东西,甜的做成粉,冲热水喝,苦的,也不用送去收购站便宜出售,也弄成粉条。

&esp;&esp;还有蕨根也采挖了不少,制作成蕨粉和蕨粑。

&esp;&esp;这是山里能弄到的东西,能不花钱去买就不花钱去买,自己弄出来,村里人得了钱高兴,陈安得到的东西比外面买的成品便宜,还地道。

&esp;&esp;反正现在进入农闲时节,村里人在家里,除了家里的杂事儿,上山搂草积肥,砍柴准备过冬外,其它的时间就是在场子里烤烤太阳,拉拉鞋底。

&esp;&esp;有这种赚钱的机会,一个个也相当乐意。

&esp;&esp;正愁没事儿做呢,做得也积极。

&esp;&esp;期间交了公粮,时间转眼到了腊月初三,再有二十多天就要过年了,也下起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

&esp;&esp;而就在这段时间里,陈安请陈文志往县城里送过两次东西,都是这些日子积攒起来的苕粉、葛根粉、蕨粑之类的东西。

&esp;&esp;第一车是属于初次试探,送去的量少,没想到,在火锅店里的销路很不错。

&esp;&esp;第二车就装得满满当当了,包括几只从自家和宏山家挑选出的羯羊,一并宰杀了送往县城,火锅里也能涮羊肉啊。

&esp;&esp;羊肉还好,猪肉就不行了,管制得很严格,只能是让冯学恩自己在县城里买,包括一些蔬菜。

&esp;&esp;火锅店价格亲民,生意很好,这让原本还有些担心的陈安,算是彻底放下心来。

&esp;&esp;学生已经放假,冯正良到县城开过一次会以后,在县城待了几天,就又跑回盘龙湾,整日缠着陈安去撵山。

&esp;&esp;眼看大雪来临,寻思着店里除了吃火锅的客人外,还有不少人是冲着野味来的,不管是为皮毛还是野味,在下雪后的第三天,陈安叫上宏山、甄应全,把一直想进山的冯正良也给叫上,四人收拾准备一番,进了山里。

&esp;&esp;这一次,陈安就没有只是选着珍皮兽打了。

&esp;&esp;野兔、野鸡、斑鸠、竹溜子、麂子这些野味不放过,石貂、水獭、猪獾、狗獾、豪猪、灵猫、、豹猫、香獐子、狐狸、黄毛野猪等更不容错过。

&esp;&esp;四人去的并不远,只是往北深入四十多里地的深山。

&esp;&esp;甄应全火枪换成了双管,就连冯正良也扛上那把坤枪,配合着钢丝绳套,收获很不错。

&esp;&esp;遗憾的是,哪怕香獐子都打到三只,却始终没有见到黑娃子,至于豹子,也只是在雪地上看到过一串脚印,估计是两天前的,没有浪费时间去寻找。

&esp;&esp;这趟进山,只是去了一个星期而已,中间为了送东西回来,还耽搁了一天。

&esp;&esp;还得忙着杀年猪呢。chapter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