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此时。
&esp;&esp;刑部之中。
&esp;&esp;许清宵的身影出现。
&esp;&esp;被许清宵仗刑的官员都送去医治了,但大部分的刑部官员还在处理公事。
&esp;&esp;看着走来的许清宵,众人眼神皆然露出敬畏之色。
&esp;&esp;许清宵知道,自己今日所做,震慑到了六部,不出任何意外,往后自己办案,就没有人敢阻碍了。
&esp;&esp;只是许清宵更加明白一个道理。
&esp;&esp;他们害怕自己,是惧威,害怕被自己打罢了。
&esp;&esp;而不是真正的害怕自己权力,害怕自己手段,所以这种敬畏没有任何作用。
&esp;&esp;该碰到可以找自己麻烦的时候,还是会找,只要双方有理,对方依旧不会害怕自己。
&esp;&esp;毕竟动手这种事情,一次两次还好,而且必须要占理,多了肯定不行。
&esp;&esp;一来是人家也不蠢,上了一次当,怎么可能上第二次当?
&esp;&esp;吃了一次亏,还吃第二次,那大魏这帮官员可以全部殉职了。
&esp;&esp;所以自己必须要尽快做好手头上的事情。
&esp;&esp;不管难不难,必须要做好来,一旦做好了,剩下的就交给皇帝就好了。
&esp;&esp;回到主事房内。
&esp;&esp;还不等自己坐下来,马上便有卷吏走了进来。
&esp;&esp;“许许!许大人,这是平丘府赈灾案相关卷宗,您看看。”
&esp;&esp;卷吏有些发抖,略显得害怕,不敢直视许清宵。
&esp;&esp;“放在这里,辛苦了。”
&esp;&esp;许清宵温和一笑,让其放在桌前。
&esp;&esp;“哦,好,许大人,您慢慢看,若是有事,您招呼一声,属下在门外等候。”
&esp;&esp;卷吏点了点头,将东西缓缓放下后,便快速退走了。
&esp;&esp;没办法,许清宵之前所作所为还历历在目,谁敢不客气?
&esp;&esp;看着后者离开,许清宵没有多想了。
&esp;&esp;将送来的卷宗拿起,而后开始认真阅读。
&esp;&esp;【平丘府赈灾案】
&esp;&esp;大致来看,就是平丘府遭遇旱灾,朝廷拨款三千万两白银,府君张南天贪污两千万两白银,剩下一千万两白银发落下去,落到难民手中就寥寥无几了。
&esp;&esp;后来朝廷派人巡视,发现平丘府依旧是死伤无数,甚至发生过易子而食的情况,故此上报朝廷,引得朝野震动。
&esp;&esp;嫌疑人张南天还不等朝廷发落,便将全家杀光,自己悬梁自尽。
&esp;&esp;但脏银不知在何处。
&esp;&esp;所以这份卷宗的主要性就是找到赃款。
&esp;&esp;只要找到账款,就可以定案。
&esp;&esp;两千万两白银啊。
&esp;&esp;许清宵有些感慨,自己要是破了这个案子,升个员外郎不过分吧?
&esp;&esp;大魏现在每年的税收应该是两万万两白银左右。
&esp;&esp;听起来很多的样子,可实际上大魏人口有多少?根据有限的统计,至少三十万万。
&esp;&esp;这里面还不能算上黑户。
&esp;&esp;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摆在这里,税收才不过一万万两白银。
&esp;&esp;许清宵前世有一个王朝,名为大明王朝,人口三万万,不算衰败之时,正常情况下有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两百万两白银。
&esp;&esp;大魏人口是大明王朝的十倍,但税收没有达到十倍,并且人口越多,产生的质变和量变也多,最起码一点,土地开荒就偏简单一点。
&esp;&esp;最起码有超凡体系摆在这里,只要条件允许,移山填海都能做到。
&esp;&esp;所以大魏的国库收入,完全就是垃圾,再者还有一点,那就是支出问题。
&esp;&esp;去年支出九千五百万两白银,国库结余五百万两白银。
&esp;&esp;勉强算是扛得住,可问题是,增长速度和支出速度不成正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