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工部反映,缺工匠,急需拨款,培养一批工匠,缺银子。
&esp;&esp;兵部反映,没啥反映的,北伐策马上就好了,然后希望陛下准备好粮草,虽然知道北伐不可能,但该说还是要说。
&esp;&esp;户部出声,先是把张如会的事情说出来,得到陛下夸赞一二,随后又阐述了一下,各地发生了什么什么灾祸,需要拨款,所以意思很简单,户部没钱,自己节省。
&esp;&esp;武将集体不爽了,纷纷开口,得发发军饷了,大致意思就是,不管你北伐不北伐,今年军饷也要到了,不说涨太多,随便涨点吧,或者提前发也行,让大家与君同乐。
&esp;&esp;基本上第一个时辰就是讨论一些这种事情。
&esp;&esp;六部当中,五个部门都是要钱,武将也是要钱。
&esp;&esp;反正没钱就不行。
&esp;&esp;而等百官交流完后。
&esp;&esp;女帝的声音响起了。
&esp;&esp;“朕,今日有两件事情,与诸位爱卿商谈。”
&esp;&esp;女帝说到这里时,赵婉儿拿出圣旨道。
&esp;&esp;“陛下有旨,即日起,设司礼监,由大魏宦官执掌,设立司礼,内官,御用,司设,御马等十二监,各监设掌印太监,品级至正二品,为督领侍。”
&esp;&esp;“负责巡视民间疾苦,监正百官,负责情报机构,有权捉拿缉查,特设司诏狱,扣押罪犯,六部官员不得插手。”
&esp;&esp;赵婉儿开口。
&esp;&esp;这第一道圣旨,一瞬间让文武百官皱眉了。
&esp;&esp;他们位极人臣,岂能听不出这个司礼监是做什么的?
&esp;&esp;这不就是制衡文武百官,收集情报的事吗?
&esp;&esp;之前有一个锦衣天卫,但锦衣天卫崛起的气势汹汹,可还不到半年就凉了,毕竟势力渗透的太快了。
&esp;&esp;不给陛下任何一点机会,整个天卫当中,不是这个的侄子,就是那个的亲戚,现如今就只能去抓抓妖魔,处理一些琐事。
&esp;&esp;真正的大事,不可能交给他们。
&esp;&esp;而这个司礼监,跟锦衣天卫同出一辙,唯一的点就在于,司礼监由宦官主持,这有些不妥。
&esp;&esp;“陛下!”
&esp;&esp;“臣,认为此事不妥,自古以来,从未听说过宦官掌权之说,还望陛下三思。”
&esp;&esp;“陛下,臣也认为此事不妥,宦官掌权,从未听闻,还望陛下三思。”
&esp;&esp;不少臣子开口,恳求女帝三思,不要让宦官掌权。
&esp;&esp;然而女帝的声音响起。
&esp;&esp;“朕意已决。”
&esp;&esp;平静无比的四个字,代表着她的态度。
&esp;&esp;一时之间,文武百官沉默了。
&esp;&esp;朝堂是一种争斗,这种争斗基本上就是表态,站队,斗争。
&esp;&esp;女帝重用太监,他们只是表态,还没有到站队这个程度,毕竟设立这个东西,对陛下来说是好事。
&esp;&esp;对他们来说就相当于是有人分走了权力,但这权力本身就是女帝给的,他们又不是藩王。
&esp;&esp;女帝说让谁掌权,谁就掌权,游戏规则就是这个,劝说几句可以,但真要直接站队就没有必要,除非影响到极大的利益。
&esp;&esp;不然,也没办法。
&esp;&esp;百官不语,女帝再次开口。
&esp;&esp;“宣第二事。”
&esp;&esp;她平静道。
&esp;&esp;赵婉儿继续开口。
&esp;&esp;“陛下有旨,设大魏官商,从今往后,大魏商人可入官商,成为朝廷官员,一至十品,不掌实权。”
&esp;&esp;“官阶品级由捐赠银两数目决定,一万两白银十品,一万万两白银一品,三品设百位,二品二十位,一品六位,三品及以上十年更换。”
&esp;&esp;“并且,入大魏官商后,各地官府一切商事,可由大魏官商优先竞价择选,官商后人优先录取大魏各地书院,大魏文宫给予全面配合,表现极佳之官商,可封爵。”
&esp;&esp;“爵位者,需另类审查,大魏文宫,六部参与审核,公开公正。”
&esp;&esp;“入官商者,需书写个人申请卷宗,送至大魏守仁学堂,由户部侍郎许清宵全权处理,六部,大魏文宫,国公列侯给予全面配合,不得违背。”
&esp;&esp;“钦此。”
&esp;&esp;赵婉儿的声音响起。
&esp;&esp;宣告朝廷。
&esp;&esp;声音响起。
&esp;&esp;文武百官彻底沸腾了。
&esp;&esp;如果说,让宦官掌权,他们不太开心,但也没有太大的阻拦,毕竟掌权就掌权吧,他们的权力还在手中,无非是多了一批阉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