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大魏王朝。
&esp;&esp;武昌一年。
&esp;&esp;十一月十七日。
&esp;&esp;大魏京都早就入秋了。
&esp;&esp;时不时有冷风刮来,再有一个月,基本上就是要入冬了。
&esp;&esp;对于大魏底层百姓来说,他们不愿冬天到来。
&esp;&esp;或许是寒冷,也或许是其他原因。
&esp;&esp;而此时,一封封加急信件送到了六部尚书手中,大部分的信件,还是送入了皇宫内。
&esp;&esp;呼呼呼!
&esp;&esp;深夜,狂风呼啸,在宫殿之外,养心殿内早已经架起了无烟碳供暖。
&esp;&esp;实际上这个供暖,并非是给皇帝供暖,而是给这些太监侍女们,有些侍女太监并没有修炼武道,无法御寒。
&esp;&esp;养心殿内。
&esp;&esp;女帝静静地看着手中的奏折。
&esp;&esp;这是加急奏折。
&esp;&esp;来自十二异族国家。
&esp;&esp;其中为首的便是司龙一族。
&esp;&esp;十二封奏折的意思很简单。
&esp;&esp;要弹劾许清宵,其理由也找好了。
&esp;&esp;其一,许清宵乱杀番商,虽然这些番商的确有过错,但哪怕抄家也行,可许清宵却直接斩人,他们无法忍受。
&esp;&esp;其二,女帝寿诞,他们准备各种珍贵礼品,却不曾想到的是,许清宵指使礼部,回一些他们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吃相难看。
&esp;&esp;其三,许清宵在大魏王朝,为非作歹,不尊圣人,斩王蔑圣,这般行径,如野兽猪狗一般,却能成为大魏户部侍郎,于情于理不容。
&esp;&esp;以上三件事情,十二异国的要求很简单,罢免许清宵一切职务,以平异族之心。
&esp;&esp;至于如若不罢免会如何,就没有写上去了。
&esp;&esp;可话说到这份上,懂得都懂了。
&esp;&esp;面对这十二份奏折,女帝的目光不由落在炉火中。
&esp;&esp;罢免许清宵?
&esp;&esp;这可能吗?
&esp;&esp;女帝想都不想便否决了这个提议。
&esp;&esp;但她现在沉默,是在思考其他事情,想这背后的事情。
&esp;&esp;这些异族,为何当时不发难,为何现在突然发难,而且十二异族国家同时送来奏折,你说这里面会不会猫腻?
&esp;&esp;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些异族应该知道许清宵是谁,也知道许清宵的地位有多高。
&esp;&esp;却敢弹劾大魏官员,这完全不是一件常人能做的事情。
&esp;&esp;身为附属国,竟然弹劾大魏官员?而且还是如今大魏风头最盛之人,这明显就有问题啊。
&esp;&esp;显然这背后还有其他事情,女帝一瞬间想到了很多种可能性,但无论是那一种,对大魏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esp;&esp;“宣,六部尚书,即刻入宫。”
&esp;&esp;但最终,女帝将奏折放在一旁,缓缓开口。
&esp;&esp;当下,几道身影快速离开,前去宣旨。
&esp;&esp;与此同时。
&esp;&esp;守仁学堂当中。
&esp;&esp;许清宵面前放着一张白纸。
&esp;&esp;他在记录一些数据。
&esp;&esp;首先是大魏文报,如今大魏文报每日销售加起来已有六百万份,大半个大魏都已经开始推广了,不过成本上面进行了调整,除了一些富裕的郡府之地,大部分都是亏本卖。
&esp;&esp;为的就是影响力。
&esp;&esp;可即便是如此,到了这个份额,大魏文报就卖不出去了。
&esp;&esp;原因有三。
&esp;&esp;其一,收入问题,京都百姓还是有点闲钱,隔几天买一份文报,并不算什么难事,大不了少喝一碗酒,但除了京都这种地方,大魏九成之地,还是比较贫苦穷困的,平民百姓不是买不起一份文报。
&esp;&esp;主要还是舍不得买,二十文钱,够他们饱餐一顿,吃的不好,但最起码能吃饱来。
&esp;&esp;其二,识字率问题,整个大魏的识字率挺高,四成左右,对比突邪王朝和初元王朝来说,的确很高了,但对于大魏文报的推广来说,很低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