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第四关是硬仗,真正的硬仗。
&esp;&esp;许清宵对于第三关并不在乎什么。
&esp;&esp;现在唐国,突良,阿木塔,以及蕃国都被大魏控制下来了,形成了一个大本营,一旦进攻节奏被打断,完全可以回到大本营好生休养整顿。
&esp;&esp;大魏已经拥有了打持久战的资本了。
&esp;&esp;异域诸国都是相邻,再远远不过五千里,拿下但唐国,阿木塔,突良,以及蕃国之后,像粮草运输,伤兵休养,完完全全不成问题,比扎营要好百倍。
&esp;&esp;这样做的意义很简单,各地藩王就别想起兵造反了。
&esp;&esp;当然对于藩王,许清宵可不会放过,他接下来就要对藩王下手了。
&esp;&esp;虎视眈眈盯着大魏是吧?想乘火打劫是吧?
&esp;&esp;没问题,过几天就能让你们开心开心了。
&esp;&esp;抛开这些杂乱想法。
&esp;&esp;对于第三关,许清宵并不是很在乎,因为他已经笃定好了主意。
&esp;&esp;最多拖延七日。
&esp;&esp;许清宵真正的目光,是第四关。
&esp;&esp;陈国之战。
&esp;&esp;陈国七十二府,横竖而落,是先天的防御府城,而且据说每一座府城之下,都有三条密道,可以运粮运兵。
&esp;&esp;而唐国之战,其中细节只怕已经传到了司龙部落之中了,陈国也必然会严加防范。
&esp;&esp;坚决杜绝犯错,如此一来的话,面对陈国七十二府,就必须要硬刚了。
&esp;&esp;并且陈国这个国家也极其特殊,异族与中原共同生存,民风彪悍,而且陈国也是十国之中,位居前三。
&esp;&esp;最主要的是,大魏与陈国有一段恩怨,北伐之前,陈国遇大荒,大魏不计其数援助粮食于陈国。
&esp;&esp;等陈国未来好转,再还于大魏。
&esp;&esp;却不曾想的是,等饥荒渡过,陈国翻脸不认人,死活不愿拿出粮食赔偿。
&esp;&esp;而且不是皇室不愿拿出,而是民间百姓不愿拿出,他们认为大魏乃上国之上,昌荣繁盛,既然援助了,为何又要偿还?
&esp;&esp;当朝太子冒着大不韪,许诺大魏定会偿还粮食,结果这名太子,被万民唾骂,最终自尽皇宫,虽然里面肯定有其他猫腻。
&esp;&esp;但可以得知的是,陈国仇视大魏,极其仇视大魏。
&esp;&esp;甚至北伐之时,有大军粮草被毁,故此前往陈国,希望陈国给予粮草,等后勤粮草到了,必会偿还。
&esp;&esp;然而陈国袖手旁观,甚至有些百姓更是将当年大魏赠送的粮食,当众喂狗,也不给大魏军一颗。
&esp;&esp;这件事情当时闹得极大,本来大魏已经打算要收拾陈国的,可没想到北伐失败,大败而归,所以这些年也就没有找陈国麻烦了。
&esp;&esp;这一次,发生了这种事情,陈国可谓是最积极的国家,仅次于司龙国。
&esp;&esp;所以许清宵明白,陈国仇视大魏,极其仇视大魏。
&esp;&esp;这场仗,必然是血流成河。
&esp;&esp;只不过,即便是血流成河,这场仗也要打。
&esp;&esp;而且要狠狠的打。
&esp;&esp;只不过,怎么打又是一回事了。
&esp;&esp;就如此。
&esp;&esp;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esp;&esp;当唐国,阿木塔,突良溃败消息彻底传开后,各地的反应截然不同。
&esp;&esp;首先是大魏上下,民间百姓一片欢呼和振奋喜悦,一天破三国,这简直是神威啊。
&esp;&esp;而大魏各地藩王就有些震惊了,实在想不明白,唐国是怎么被灭的?
&esp;&esp;就算是一头猪,带着接近百万大军,也能死守一个月吧?
&esp;&esp;怎么一天被占了?
&esp;&esp;但当他们知道其中细节之后,所有藩王瞬间傻眼了。
&esp;&esp;过了良久,他们喃喃着一句话。
&esp;&esp;“许清宵,当真恐怖。”
&esp;&esp;甚至有不少藩王心中开始思量了,到底造反还是不造反。
&esp;&esp;而大魏内部的反应,还是属于正常的。
&esp;&esp;司龙国。
&esp;&esp;王宫内。
&esp;&esp;当战报出现,整个王宫彻底安静的没有一点声音了。
&esp;&esp;司龙王愣在原地,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