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你们不能杀我们,我们是无辜百姓啊!”
&esp;&esp;“大魏王朝,我跟你们拼了。”
&esp;&esp;“陈国国君,救救我们啊,救救我们啊。”
&esp;&esp;“国君何在啊?为何你们不来救我们?”
&esp;&esp;“我等无辜百姓遭遇战火,国君,你为何不派人来救我们啊。”
&esp;&esp;“我陈国的战士,为何如此软弱无用?为何连我等都保护不了?”
&esp;&esp;百姓们的声音响起,充满着悲怨,充满着哀愁,也充满着绝望。
&esp;&esp;此时,随着大魏军的破城,陈国国内,陈国子民们已经彻彻底底吓傻了,他们鬼哭狼嚎,他们尖叫,他们哭泣,他们哀求大魏军不要杀他们。
&esp;&esp;同时他们恨其不争,为何陈国的士兵,会如此的窝囊?又为何如此的软弱?
&esp;&esp;被大魏铁骑,追着砍杀,他们亲眼所见,一个大荒军追着十几名陈国将士跑。
&esp;&esp;整座城内,百姓们四散而逃,陈国将士们,也四散而逃。
&esp;&esp;他们彻彻底底恐惧了,在大魏将士面前,彻彻底底的恐惧。
&esp;&esp;悲呼之声响起。
&esp;&esp;百姓们求饶,他们痛哭流涕,恳求大魏铁骑放过他们,可迎接的只有寒刀。
&esp;&esp;一颗颗人头落地,一具具尸体倒下,一条条生命就此消逝。
&esp;&esp;无论是大荒军,还是藩王援兵,他们都知道,这一战之后,许清宵是彻底要成为天下人的众矢之的。
&esp;&esp;可在这一刻,他们对许清宵只有敬佩,没有任何其他情绪了。
&esp;&esp;哪怕是各地藩王的援兵,他们对许清宵也升起了敬佩之心。
&esp;&esp;原因无他。
&esp;&esp;自古以来,屠城者,为军中豪杰。
&esp;&esp;将士在外征战,吃了多少苦?只有将士们自己心里清楚。
&esp;&esp;风餐露宿,提心吊胆,攻城拔地,死伤无数,每一场战争,都可能带走自己的生命,在这种惶恐不安的环境下。
&esp;&esp;其实每个人都很憋屈的,每个将士内心都很古怪,他们想要宣泄,所以一般来说两军交锋的时候,杀的更激烈一些。
&esp;&esp;可这够吗?完全不够?
&esp;&esp;当自己的亲兄弟死在战场上!当自己十年的好友死在战场上!当自己的朋友,为了救自己而牺牲!当一个又一个熟悉的人离开。
&esp;&esp;这种仇恨,是杀几个敌军就能宣泄而出的吗?
&esp;&esp;肯定不是。
&esp;&esp;可屠城,过于恐怖,不人道,也违背儒道,天下都厌恶的事情。
&esp;&esp;没有任何律法禁止屠城,但各国都默认这个规矩,两军交战,不屠城。
&esp;&esp;到了屠城这个程度,就意味着四个字。
&esp;&esp;灭种!屠国!
&esp;&esp;当初北蛮就是抱着这个想法,如若不是大魏一品武者的震慑,只怕北蛮当真要将大魏灭种屠国。
&esp;&esp;国门之城,有数百万的陈国子民,其数量极多,但也架不住大荒军,藩王援兵的屠杀。
&esp;&esp;四百万大军入城,想想看这是何等的画面?几乎整座城每一个地方,都有大魏铁骑的身影。
&esp;&esp;“射阳侯!”
&esp;&esp;“你过分了!”
&esp;&esp;“灭种屠城,为上苍不容,为天地不容,为读书人不容,你今日屠我陈国子民,信不信此战回去,你必被天下读书人唾骂,将你扒皮抽筋。”
&esp;&esp;恐怖的声音响起。
&esp;&esp;这是陈国国君的咆哮啊。
&esp;&esp;他站在王宫之外,头发披散,气的暴跳如雷,眼睛血红,死死地望着射阳侯,声音都显得嘶哑。
&esp;&esp;实实在在被气的头晕目眩。
&esp;&esp;大魏屠城。
&esp;&esp;这已经不是咬下一块陈国血肉了,这是抽陈国的骨髓啊。
&esp;&esp;三百万陈国子民。
&esp;&esp;四十万陈国大军。
&esp;&esp;被大魏当狗一样去屠杀,身为国君,他如何不气愤,又如何不难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