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大魏读书人 > 第一百九十七章 辞旧迎新醉酒作诗偷的半日浮生(第2页)

第一百九十七章 辞旧迎新醉酒作诗偷的半日浮生(第2页)

&esp;&esp;许清宵可以笃定。

&esp;&esp;一旦等自己真正踏入圣道,哪怕是半圣,自己便可以削朱圣一脉的文气,代替朱圣惩罚这帮狗东西。

&esp;&esp;想想看啊。

&esp;&esp;削朱圣一脉所有读书人的才气。

&esp;&esp;曹儒等人的表情,又会是怎样的精彩?

&esp;&esp;只可惜啊,只能想想,真的只能想想啊。

&esp;&esp;“圣道,太难了。”

&esp;&esp;许清宵虽然落笔,但对于圣道,许清宵的确有些束手无策。

&esp;&esp;重新明意,重新立言,重新著书,重新知命。

&esp;&esp;这实在是太难了,自己推翻自己的想法,树立一个更加与众不同的思想。

&esp;&esp;而且既有保持本心,不能改变心意,又要比之前的好,这就好像你考试拿到了满分,接下来你还要继续超越自己一样。

&esp;&esp;怎么超越?追求极致的细节,每一个字必须要大小一样,字体端正大气,而且每一个回答都必须要在回答正确的前提下,用最精炼最简洁的描写。

&esp;&esp;不然的话,你怎么超越自己?

&esp;&esp;而且还要天下读书人的支持,自己已经把天下读书人给得罪了一遍,不说朱圣一脉全部厌恶自己,或许有一些读书人还没有那么迂腐。

&esp;&esp;可最起码七八成是不会支持自己的。

&esp;&esp;今日废掉百万读书人才气,这百万读书人回去以后怎么骂自己,许清宵都没啥好想的。

&esp;&esp;还指望天下读书人帮自己?不害自己都要烧高香了。

&esp;&esp;摇了摇头。

&esp;&esp;许清宵长长叹了口气。

&esp;&esp;成圣之事,现在不能去想,越想越觉得困难,纯粹是浪费时间。

&esp;&esp;索性,许清宵将这件事情,放在一旁,至少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一切还有机会。

&esp;&esp;文宫脱离之事放在一旁。

&esp;&esp;许清宵继续落笔。

&esp;&esp;【国运】

&esp;&esp;是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国运之事。

&esp;&esp;通过女帝所说,许清宵大致也明白了国运的重要性了。

&esp;&esp;中洲有仙物之根,中州龙鼎,化为山河国运。

&esp;&esp;所以在中州内,一旦有人建国,就会形成国运,无非是起初的国运十分虚无缥缈罢了。

&esp;&esp;而国运的好处,最基础的便是保证你国家年年丰收,风调雨顺,不会动不动有什么大灾大难。

&esp;&esp;如若发展成为王朝,就会形成国运之鼎,就可以稳定江山气运,基本上就不会出现大的灾祸了。

&esp;&esp;纵观古今往来,大部分的国家,除外敌和脑子有问题以外,大部分的国家,都不会因为资源问题而被灭国。

&esp;&esp;无非就是百姓吃的少一点,穿的差一点罢了,但只要有一口吃的,百姓就不会造反,也没人会去造反,毕竟你当皇帝了,国家就能发展起来?

&esp;&esp;每一个国家或者是王朝灭亡,都离不开‘天灾人祸’,譬如说蜀郡一代,是大魏的粮仓之地,如若来一场二十年的大旱。

&esp;&esp;看看大魏会不会乱。

&esp;&esp;粮食短缺,马上引起市场恐慌,回头粮比金贵,有钱人屯粮,穷人饿死,民生怨道,最后怪谁?还不是怪皇帝和朝廷。

&esp;&esp;来个有心人挑拨挑拨,没事都能给你整出点事来。

&esp;&esp;这也是顾言为什么一直掐着钱不放了,因为一旦有真正大型的天灾人祸,所需要花费的银子,不计其数,百万万两白银,都能给你吃干净。

&esp;&esp;当然这种级别的灾祸,千年难逢而已,但大魏国运若真的溃散,也会引起极其不好的影响,顾言也时时刻刻再防备。

&esp;&esp;而大魏王朝自北伐之后,还能坚挺下来,最起码还能苟延残喘,就是因为国运还未散。

&esp;&esp;国运这一块。

&esp;&esp;许清宵的想法倒也简单,文宫脱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esp;&esp;天灾人祸,这也是无法阻挡的事情,而眼下要做的事情就是两点。

&esp;&esp;屯粮,除恶。

&esp;&esp;只要有粮食,即便是发生了大灾祸,最起码还有粮食吧?最起码能吃上一口饱饭吧?

&esp;&esp;百姓们也不会直接暴怒,多多少少会给朝廷时间。

&esp;&esp;所以粮食这一块,必须要抓紧了,而且要死死抓住,并且广屯粮。

&esp;&esp;“让异族国将所有存粮一半送到大魏。”

&esp;&esp;“国库开支一笔银两,收购各地富商手中的粮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