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在他们眼中看来,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尤其是儒道一脉被杀的这么干净。
&esp;&esp;许清宵竟然还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esp;&esp;这有些古怪。
&esp;&esp;思维太跳跃了,一下子他们接受不了。
&esp;&esp;感受到百官的疑惑。
&esp;&esp;许清宵也不藏藏掖掖,而是望着女帝继续开口。
&esp;&esp;“三年后,天下势必动乱,无论是中洲还是其他洲地,都会受天地影响。”
&esp;&esp;“这是一场大危机,但如若在这三年内,大魏王朝能够完成蜕变,恢复鼎盛状态,甚至超过鼎盛状态,极有可能不受影响。”
&esp;&esp;“反倒是突邪王朝,初元王朝,甚至是其他各大洲地,可能会在这场大难之中,伤筋动骨。”
&esp;&esp;“此消彼长之下,大魏王朝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就能超越天下一切势力。”
&esp;&esp;“到了那个时候,突邪王朝也好,初元王朝也罢,只要大魏愿意,可吞并一切。”
&esp;&esp;许清宵语气平静道。
&esp;&esp;可这番话说出后,引起满朝哗然。
&esp;&esp;“这怎么可能?”
&esp;&esp;“一统中洲吗?”
&esp;&esp;“嘶,平乱王当真是敢想。”
&esp;&esp;众人惊愕,实在没有想到,许清宵的目标,竟然是想要借助这次天地大乱。
&esp;&esp;一举吞并初元王朝与突邪王朝。
&esp;&esp;莫说百官了。
&esp;&esp;即便是女帝,再听完许清宵这个计划后,也不由露出震撼之色。
&esp;&esp;这次朝会,大家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迎接三年后的天地之乱。
&esp;&esp;可没想到,许清宵想的是,如何借助这次机会,一举吞并初元与突邪王朝?
&esp;&esp;莫名之间,众人忽然明白许清宵为什么能在短短一年内,封王成圣了。
&esp;&esp;“爱卿,继续说。”
&esp;&esp;不过,女帝还是让许清宵继续说下去。
&esp;&esp;“大魏王朝,历经北伐之乱,国家动荡,缺银缺人。”
&esp;&esp;“但距离北伐已经过去了数十年,百姓根基也已经恢复部分,无非是粮食问题。”
&esp;&esp;“现如今,大魏有足够的屯粮,再加上各种种子出现,足够大魏百姓吃饱喝足。”
&esp;&esp;“虽然时机并没有真正成熟,可大魏却已经有征战中洲的资本。”
&esp;&esp;“眼下三年,对大魏来说,极其重要,如若走对每一步棋,这三年胜过三十年。”
&esp;&esp;“朝廷不惜一切代价,重仕,重农,重工,重商,三年内大魏百姓将吃饱喝足,实实在在感受到国家蜕变,那时大魏百姓将树立自信。”
&esp;&esp;“即便是天下大乱,又能如何?大魏君臣民一心,任何动乱都阻挡不住大魏前进的步伐。”
&esp;&esp;“臣之意见。”
&esp;&esp;“三年发展,三年镇乱,三年休养,第十年举兵征伐天下。”
&esp;&esp;许清宵声音平静,但他的话语,却震耳欲聋。
&esp;&esp;这就是许清宵的计划。
&esp;&esp;以现在大魏粮食足够的情况下,就应当竭尽全力去发展,不要想着未来不未来,发展就好。
&esp;&esp;各地人才选拔,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esp;&esp;农业方面也要竭尽全力去发展,所有良田不得荒废,荒田全部重新用上,这是国家的根基,只要粮食够,大魏就乱不到哪里去。
&esp;&esp;工部更需要发展,这三年来,许清宵重心便是落在工部上,一定要搞出战争杀器。
&esp;&esp;否则的话,靠常规作战,想要一统中州就是痴心妄想。
&esp;&esp;对于大魏王朝来说,仕农是当务之急,但对许清宵来说,工部才是当务之急。
&esp;&esp;大魏必须要统一中洲。
&esp;&esp;不管统一之后,大魏会不会凝聚出中洲龙鼎,但身怀大魏一半的国运,自然是有莫大的好处。
&esp;&esp;统一中州。
&esp;&esp;是许清宵现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