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国势 > 第184章 辽阳战血23(第4页)

第184章 辽阳战血23(第4页)

&esp;&esp;仁田冷笑了一声:“当初不是扶持秦时竹作为帝国在满洲的代理人么?不是说用分而治之、瓦解袁世凯中央政府权威的手段么?怎么现在反过来倒要重新检讨满洲战略了?大谷君,如果我说得没错,你当时也是赞成的。”

&esp;&esp;“这便是我们的局限性了,谁知道情势会发展得如此迅猛?”大谷叹了口气,“你我身处一线都没能觉察其中的危险,难道还指望军部那批眼高于顶的混蛋会察觉其中的厉害么?”

&esp;&esp;“让我说,神尾师团根本就不该去山东……”

&esp;&esp;“我倒觉得,内阁不该束缚陆军,尤其是海军,更不能将他们的利益摆在帝国利益之前。如果我们不在满洲和支那人纠缠,在南方,特别是江浙地带开辟一个战场,动用海军登陆,扶持一个地方代理人,或者,那时候干脆就和英国一同扶持冯国璋,避免秦时竹的南略。”

&esp;&esp;“这更不可能了,英日同盟,长江以南还有美国的利益,不会让帝国放手大干的。再说,”大谷竖起一个手指头,“长江以南不是秦时竹的传统势力范围,我们打击了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反而会促使当地民众更加反感我们,使美国更加敌视我们……”

&esp;&esp;“我觉得,其实无论秦时竹如何壮大,终究只是一只略微显得强壮的绵羊罢了,现在的时机其实并不适合下手……”

&esp;&esp;“可关键是,有人等不及了,看着山东的局势认为可以轻而易举,哪里会有这种见解。”仁田舔了舔嘴唇,“如果换个思路,与独国联手,北上进攻露国,让你腹背受敌,从战略态势上岂不是更好?”

&esp;&esp;“那就是以陆军为主力了,先不说海军极力主张的英日同盟保持不住,便是海军亦失去了目标,进攻俄国,主力还不是我们陆军?”仁田是典型的亲德北进派,大谷笑笑,“这比山东攻略会更激起内阁的反弹。”

&esp;&esp;“不就是太平洋上那几个鸟不拉屎的荒岛么?有什么好嚣张的?”仁田满不在乎,“和德国结盟,我们可以提条件啊,那几个岛划归我们,乃至于山东也可以转让给我们。”

&esp;&esp;“可惜,明智的人不多啊……”

&esp;&esp;“另外,德国转让山东前曾经开价数亿马克,当时帝国为什么不吃下来?如果这样吃下来,现在支那没有任何话说,美国也只能干瞪眼了。”

&esp;&esp;话是这么说,但说到最后连仁田自己也忍不住要笑,日本被日俄战争的负债压得喘不过气来,哪里还有余钱去购买青岛?这是要了内阁的命。

&esp;&esp;“那也强过要几万官兵的命!”大谷冷若冰霜,仿佛已经看到了猛攻防线之前日军血流成河……

&esp;&esp;“大谷君,这点是我所不能赞成的。购买青岛,便意味着帝国在政治上与独国达成了妥协,青岛需要购买,那么太平洋上诸岛要不要购买?在支那境内的各处独国产业是否需要购买?如果独国人提出不得诉诸武力的前提条件怎么说?光是在政治上达成协议就能让英日同盟产生裂痕——这是对英国亦步亦趋的内阁所能做出的决定?海军素来是亲英的,让他们不反对独国可以做到,但若是要以疏远英国作为代价,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的。”

&esp;&esp;“可是,我始终想不通,为什么帝国要这么着急地摆明立场,这么快地对独国宣战,从欧战的形势来看,鹿死谁手还并不可知,何必这么早就把赌注下下去?退一步说,即便看准了英国方面会取得最后最后胜利,在付出惨重的代价之前,是绝然不可能办到的。换而言之,有的是有利时机等待我们下注,蠢笨如猪怎么会连这点都看不明白?”

&esp;&esp;“这个就不得而知,内阁的借口是英日同盟的条款束缚。”仁田叹了口气,“我唯一不清楚的是,为什么重臣尤其是元老居然对此保持了默许的态度?”

&esp;&esp;“所谓束缚,那是更愚蠢的自作自受,英日同盟的前提条件是当一国遭到他国入侵时才会生效,可事实上是英国主动对德国表示宣战的,在条文道义上已经失去了先机。”大谷的眼神中透露出凶狠,“我倒是觉得,元老间为了这件事情的倾轧是造成整个事态不可逆转的关键。”

&esp;&esp;“你说是?”

&esp;&esp;“根据我掌握的情况和欧战观察团发回的报告,独国在战场上占有显著的优势,无论装备、士气、战斗力以及组织调度,都远远优于作为对手的英、法、露三国,目前的战况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不至于因此来判明独国胜利的必然,但也至少是占据了足够的优势——这就使得内阁倒向英国的决策是异常愚蠢可笑的,元老为了搞垮海军系把持政局的用心可见良苦。”大谷背着手,长叹一声,“可国家却变成了他们手中的玩物,想圆就圆,想扁就扁。”

&esp;&esp;“这是上头的意思,与我们有什么相干,我们还是一样的遵命行事。”

&esp;&esp;“不,和我们相关……”大谷的眼睛死死地盯住仁田,“元老为了搞垮海军系出了不少招数,海军系也不会束手待毙,这次无论4个师团还是2个月作战时间的限制,都是海军对陆军的报复——我就不信山本这个老小子连这点道理都不懂!”

&esp;&esp;“是,这是我感觉最奇怪的地方,当然,山县元老对此居然不反动反击,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esp;&esp;“如果说,要显示出一项政策的愚蠢,用什么样的证明比较妥当。”

&esp;&esp;“妥当?”仁田琢磨着这话,“那只有完全得出与设想背道而驰的结果,才能显现政策的愚蠢……不对,你是说?”

&esp;&esp;仁田已经猜到了大谷的用意,即海军利用满洲攻略中的不顺利来映衬海军对陆军束缚的不正当,以此作为利器作为攻击内阁的利器,甚至可以正反对比的极端方式来映衬内阁的失败。

&esp;&esp;可是,这不是要把这几个师团放在火上烤么?也许陆军派的元老认为支那没有什么实力,即便内阁愚蠢,也可以将损失控制在可预见的程度内,可现实恰恰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支那的战力不仅高出原来预料的许多,甚至还造成了难以承受且不可挽回的损失——这种估计,难道不映衬着陆军长州派的愚蠢么?

&esp;&esp;事态的出乎意料,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显示了与之背道而驰的效果,这是始作俑者当初怎么也没有考虑到的。仁田恨恨地一跺脚:“可恶、可恨的决策,现在却需要我们来承担责任。大谷君,我到现在才明白你当时提交辞呈的用意——我原本以为你不过是个懦夫罢了。”

&esp;&esp;说罢,仁田深深地弯下腰去,给大谷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

&esp;&esp;大谷望着仁田鞠躬时在微风中轻轻摆动的头发,叹了口气道:“仁田兄,只怕你还有认错的机会,有些人却连认错的机会都不会再有了呢!”

&esp;&esp;仁田怔怔地站在风里,脑子里却掠过无数个可能……

&esp;&esp;大谷和仁田的对话,其实已经猜到了事件原本的核心——在真实的历史发展轨迹中,正是以西门子事件为契机,陆军系统搞垮了山本为首的海军内阁,建立起以激进文官内阁为表象,以金元和刺刀政策为实质的所谓“举国一致”内阁,21条的政策推行便是其必然后果。而秦时竹等人对于时空的扰乱和对于日本政局的上心,便造成了现在的静不稳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穿越的功效亦在于此。

&esp;&esp;因为,在穿越者的脑海中,对中国构成威胁的日本军阀是有区别的,海军相对于陆军,更有理性也更加具有象征意义。日本陆军的假想敌是俄国,一旦中国发展起来,必然会掉过头来对付中国,特别是在一战后俄国的衰落不可避免时,这种转变便更为顺理成章。而海军,已经瞄准了美国作为对手,作为仅有日本几十分之一实力的中国海军,怎么样蹦跶都不会入他们的法眼,这如何不是一种天然的平衡器么?

&esp;&esp;无论史学家怎么评论,日本是不折不扣的大陆政策执行者,都是桥头堡的拥护者,而日本海军,其发展方向必然是南方广阔疆域,这是地理和视野结构决定的,无论如何也更改不了,那么,只能依靠其中的差异和分化特点予以不同程度的应对。

&esp;&esp;一方面要让日本海军放手去干,另一方面则要打断日本陆军的牙齿,在限制日本陆军发展速度的势力中,最有能力,最有保障的不是任何国际公约,而是同样需要资源和财富作为供应的日本海军。换而言之,在没有足够的外力可以抑制侵略的时候,利用内部的矛盾便成为不二的选择,只不过,这一次轮到了中国……

&esp;&esp;在士兵的呐喊声中,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板载”声中,清川支队的攻击到了最炽热的时候。从上到下的层层动员之后,这群军国主义猛兽,满脑子深受“杀身成仁”、“七生报国”武士道精神毒害的后果就完全显露得一览无余。

&esp;&esp;肉弹开路,血流成河,这几乎成了最好最真实的写照。在国防军的阵地上,发起突击的清川支队已经陷入了集体无意识状态,充满他们头脑的只有一个词——进攻,并且这种进攻是以彻底歇斯底里的疯狂和暴乱作为代名词的,国防军的将士眼睁睁地看着日军从各个方向蜂拥而至,如同不要命的飞蛾一般从四面八方向火舌扑来,无惧此起彼伏的炮弹,无惧连续喷射的机枪火舌,更无惧已经显得稀松的步枪。

&esp;&esp;在这样的当口,生命已经成为最不值钱的代价,没有丝毫的遮蔽、隐藏、匍匐,只有如野兽般凶猛地进攻,用血肉之躯填平前进上的道路,用敢死自杀冲锋来完成前赴后继的任务。甚至,完全可以用武器来完成的任务,也会采取同归于尽的战斗法则,仿佛这场比拼,不是人与人,我方与敌人,倒像是文明与野兽之间的较量。

&esp;&esp;人的兽性释放出来后居然如此可怕,这不仅是当面的国防军没有料到的,便是同一阵营的日军其他官兵和军官,也都是感到莫名的恐惧,在事隔10年,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居然见识到了野兽军团,那么,无论平时的传说有多少骇人,终究不能与眼见的事实相提并论。而这种事实,正把以往的林林总总击地粉碎。与这样的野兽兵团为伍,究竟是日本军人的不幸还是日本军人固有的宿命呢?chapter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