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厨房有单独的一间,倒是够用。”“只是茅房也只有一个,要是真能多住进几位老人,咱们还得在后院再盖一个。”冯氏清点完屋子,又让姜丰年去城里木工坊,把家具桌椅都买全了,各个屋子都换上新的,再把福善堂的牌匾定做出来。为了能早些开业,姜丰年当天就去,还多花了几百文加急费,定了一个急单。除了装点各屋外,再剩下的,便是把前后院子彻底清理干净。赵氏太过邋遢,遗留下的卫生问题可是不小,冯氏咋说也要忙上两三天,才能全干出来。看着娘和嫂嫂们急着清理,一个个回家时,累得衣襟都是湿呱呱了。小糯宝心疼地捧着小脸。于是当天夜里,她就翻出被窝,小小一坨趴在窗台上,命令二鬼去把这苦差事办好。等第二天清早,冯氏和两个儿媳妇浑身酸痛,正要去福善堂那边接着干时,一开门,却都被吓了一大跳。只见偌大的前院里,杂物瞬间空了。地上的积灰一丝不见,就连墙砖都被擦洗过一遍,亮得像能照人。“娘!”这时,孙春雪跑去后院,更是惊得大喊:“地上杂草咋都没了,昨天还有我小腿肚子那么高呢!”冯氏赶紧跑过去一看。何止是草被除净了,就连那菜地都重新分了垄,墙根的狗洞也被掏空杂物,用石头给堵严实了。“娘,难不成……是哪个乡亲好心,来帮咱干的?”李七巧眸子睁得老大,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是咋回事。冯氏提着水桶,张大嘴巴,站在原地愣了好一会儿。最后把东西一撇,就急着冲回了家,肯定又是她小宝贝疙瘩干的,快让她好好抱一抱!姜家又准备了三日。待家具桌椅全部摆进屋,定制出来的牌匾也挂好,这福善堂,便算是正儿八经开业了!堂内一共十二间屋子,皆是能烧土炕、家具齐全的好屋子。因其大小各不相同,阳面和位置也有所差异,姜家便打算按着屋子来定价,先都以单人一屋来算。其中正房四间大屋,每月费用为十二两银子。厢房屋子虽稍小些,但也不差,便收十两银子。至于两边的耳房,因采光有限,就定下每月七两银子的价格。这费用包含了一日三顿饭,由李七巧掌勺,早饭至少有三种面点,晌、晚饭也保证两荤两素一汤。除此之外,像缝补、清洗衣物这般琐事,也由福善堂来做。若是有老人需近身伺候,福善堂还可在村里为其找寻护工,只不过费用另算。这个消息一出,周围好些村子都很吃惊。纷纷觉得这价钱离谱,直感慨都是乡下泥腿子,那就该和他们一样,好好种地就成,没事儿瞎折腾闹啥笑话。不过冯氏想到那杨老板的急切,却拿定了主意不动摇。这福善堂,本就是为了富户人家开的,若是定价不高,人家还未必能看得上。自家不能一辈子,只挣务农的辛苦钱,如今全当是赌上一把,也算是为家里争一个好出路。福善堂很快就迎来第一个客人。便是杨老板的岳父,年近六十的吴大夫。吴大夫背着个药箱子前来,看到福善堂还有个能种菜养鸭的大后院,立马就满意地直点头。得知头一个客人来了,小糯宝换上新做的绯红小袄,外头又套了件兔毛比甲,飞奔跑到福善堂门口,蹦蹦跶跶的像个小吉祥物。“欢迎吴爷爷入住福善堂,窝是小糯宝!”“哇,一看吴爷爷就似有福之银,住了窝家福善堂,保你长命百岁,越活越年轻!”小糯宝嘴巴甜得像是抹蜜,说完还使出必杀技,给了吴大夫一个萌萌笑脸。吴大夫胸口顿时被戳中,慈祥地捋着胡子,这就要掏兜,给小糯宝翻饴糖吃。“好孩子,吴爷爷承你吉言了,没活到一百岁前,我可真就赖在你家福善堂不走了。”吴大夫笑得幽默。说完,他又拍拍杨老板,直夸道:“好好,你找的这地儿甚好,我老头子就在这住下了,回头直接交上一年的费用,我也好住得踏实。”“对了,再给你蒋伯去封书信,让他过来陪我!”看着闺女几句话间,就多带出来一个客人,冯氏笑得合不拢嘴,连忙迎着吴大夫进去挑屋子。吴大夫挑了个正房大屋。每月十二两。不出几日,他那旧友蒋老爷,也带着铺盖卷,过来寻他。杨老板和蒋老爷在城中人脉甚广,有着他们二人的宣传,加之这乡下福善堂听着确实新鲜。不出半个月,就陆续来了几十余人来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