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景知道这个算法对王陆目前的知识体系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但是他将现在学习的内容思考复盘了一遍,还是觉得动态稀疏计算更符合当前的算法要求。
他开始当着王陆的面演示起来,例如设置动态阈值,将绝对值小于阈值的元素视为零,通过轻量级神经网络预测数据稀疏模式,提前生成掩码。
王陆逐渐明白了过来,他的眼睛越来越亮,看向连景的眼中满是信赖。
这样的计算优化能完全达到精度与效率的权衡。
“这样一来,过度稀疏化可能导致精度损失,但没有关系,根据数据分布动态调整阈值,对关键区域采用密集计算,这样一来,可以降低计算量,提升效能比。”
“对,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连景点了点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明白这个计算原理,王陆的天赋确实超乎他的想象。
连景这样想着,将目光落在了自己面前的《微电子制造原理和科学技术》上。
相比较数学与算法来说,还是微电子学的难度超乎他的想象!
这也太难了吧?
而连景没有注意到,在他收回视线的时候,王陆看向他的目光充满了崇拜。
这就是连景吗?
只需要随便一句话,就是新的计算方式。王陆甚至觉得,他完全没有必要跟着所谓的中级实验员学习。
毕竟那些中级实验员懂什么地叫做动态稀疏计算吗?
而此刻被王陆崇拜的连景盯着面前的资料发呆,他同郑成上了好几堂课,在[相对智商]的加持下,已经有了微电子学的相关基础。但是即便是这样,他在阅读微电子学的相关资料时,还是会觉得有些头疼。
难、真的难啊!
现在的他,特别想被扔进微电子学的班级里跟着那些学生稳步提升,这就像是老鼠扔进了米缸里,怎么样都会饱。
只是可惜,他现在在华制内部,根本就出不去。
不对!
连景突然想到了什么朝着王陆问道:“你知道我们这边有什么微电子学组成的小组吗?”
王陆想了想犹豫了片刻说道:“我记得是张正他们小组吧。只不过张正好像跟陈平他们的关系不错。”
“不错就对了,要是不好我才要想想呢。”
连景拿着手上的《微电子制造原理和科学技术》就去寻找张正他们的小组。在有[相对智商]的前提下,只要他跟他们相处在同一环境中,就能够提高自己微电子学的水平。
现在是午饭时间,连景在华制的食堂里找到了张正他们小组。他一边拿着教科书,一边挑选着饭菜。
等到挑完之后,他拿着餐盘堂而皇之地同张正小组坐在了一起。
“不介意我拼个桌吧?”
连景坐下的时候扫视了一眼张正小组的人员配置,他过目不忘,基本上待了几天之后,就能将人的样貌同他的姓名、履历对应起来。
张正果然同陈平关系不错,就连选人的标准也是一样的。至少,他们小组的成员基本上都是M国留学回来的。
在连景坐下后,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似乎在疑惑连景怎么坐过来了?
最后还是张正开口了,他皮笑肉不笑地看了连景手里的书籍一眼问道:“连大神,什么时候你也看起了微电子学啊?”
“怎么莫非是要发表几篇微电子学的论文?”
“说不定呢?到时候我微电子学的论文数量比张学长多的话,张学长不会怪我吧?”
连景回答得很茶。
至少在张正他们一行人看来,这回答让他们根本吃不下饭。
反观连景,他根本就没有在意张正他们的阴阳。
在他看来,与其在意他们的话,不如多看几页手里的教材,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物理和化学水平都同步向上涨了一点。
尤其是他本身的化学水平一般,在同张正他们这群人坐在一起学习后,他化学的进度条就增长得格外明显,看这样子,感觉过一会儿就能突破了。
微电子学果然不愧是物理和化学的交叉学科,竟恐怖如斯!
而另一边,张正他们吃饭都吃得如坐针毡,不知道为什么,明明连景没有说话,但就简简单单地坐在他们身边,他们就感觉自己食不下咽。
他们听到连景翻书的声音时,竟莫名地产生一种错觉,就好像连景将他刚刚翻看的内容都学会了!
这怎么可能?
《微电子制造原理和科学技术》是微电子学的核心教材,难度属于中等偏上,他们是大三、大四才学到这门课程的。如今,连景竟然能够毫无障碍地阅读下来,这怎么可能?
偏偏,连景阅读得挺快乐的。
如果说先前他看这本教材晦涩难懂,那么现在,在[相对智商]的帮助下,这本教材对他来说,就是基础型教材。这些知识点进入他们的大脑,就会自动建构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