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这事就不用麻烦皇上了。”
“你既然不听话,那就请皇上裁夺吧。”
李旻甩袖而去,李颂之愁眉苦脸的坐下,双手揉揉脸,越揉越愁。
第二日一大早,李旻果然登门而入。
看到父亲来了,李颂之知道大事不好,两脚都开始发软了。
“他怯生生地叫了一声:“父亲”。
“你果然在家,现在跟我去见皇上。”说完拉着李颂之的胳膊迈开大步就走。
李颂之被拖拽着说:“父亲……”
“赶紧跟我去。”
李颂之极不情愿的跟着李旻进了宫。
皇上今天心情不错,李旻看皇上满脸笑意直接说:“今日有一事想请陛下做主。”
皇上问:“什麽事?”
“臣想请陛下给颂之指一门婚事。”
“颂之这年纪也该成婚了,怎麽你们到现在才想给他娶亲?”
“之前我们相中的个个都是大家闺秀,是他自己不同意,谁知道他近日竟然看上了一个姑娘,臣日夜发愁。”
“这不是好事吗,你还有什麽发愁的?”
“这姑娘是沿海一个千户所的百户的孙女,跟我们李家实在匹配不上啊。”
李颂之规规矩矩在旁边站着,紧张的直冒冷汗。
李旻说完後,皇帝很赞同:“以李家的身份和地位,五品以上官员家的女子娶哪一个都可以。一个沿海千户所的百户哪能跟你们李家攀比。”
李颂之赶紧回明:“陛下说得对,按身份品级,宋家确实够不上我们李家,可这位姑娘的祖父在世的时候曾参与抗倭,四十多年前在胶州海一带烧毁了倭寇的船只,姑娘的父亲至今还掌握着这种制作方法。好歹……他们家也是抗倭有功。”
“这姑娘姓什麽?他父亲是谁?”
李颂之回明:“姑娘姓宋,她父亲叫宋青川,他祖父刚过世不久。”
李旻接上话说:“这个宋青川来京城就是为了办理‘袭职诰敕’的。”
皇帝:“颂之,你可想好了,以你的出身应该娶一个名门闺秀才是。”
李颂之无言以对,闭上眼想着:“完了,大概皇上不会同意的。”
李旻趁机说:“还请皇上给颂之指一门可靠的婚事。”
皇帝在那儿沉思了一下,内心似乎在盘算什麽。
就在李颂之绝望的等待皇上给他指婚的时候,皇帝突然话锋一转,称赞说:“不过宋家既然抗倭有功,颂之娶抗倭忠良之後,胜过娶京城千金啊。”
皇帝因何态度突变?因为皇帝有自己的心思,恰好李旻和李颂之献上了机会。
皇帝对太监馀恩说:“馀恩,你去让锦衣卫经历司先查一下宋青川一家,看看有没有做了不该做的事,说了不该说的话,若真是家世清白就让内阁他们拟旨,宋青川世袭百户,仍回原籍任职,其父抗倭有功,既然过世了就追赠从五品武略将军,特恩准其长女许配给锦衣卫指挥佥事李颂之为妻。
李旻和李颂之一时之间难以捉摸皇帝的心思,父子俩相互看了一眼。
不过既然皇帝亲自指了婚,李颂之也就放心了,李旻此时也无话可说,天子金口玉言他也不敢反驳。
父子俩跪谢之後离开了暖阁。
馀恩问:“这宋家就是跳着脚都够不到安昌侯家的门楣,皇上怎麽就同意了呢?”
皇帝淡淡地说:“按照宋家的身份,的确是高攀不上李家的,但最近两年东南沿海一带倭寇又死灰复燃,抗倭将领死伤多人,朕为激励将士们继续英勇抗倭,必须表个态,将抗倭有功的百户的孙女嫁与侯门是为了激励抗倭将领。不过朕另外还有私心,自从德保出事後,朕决定不能再放任东厂,以後多少也要扶持北镇抚司。颂之娶了宋家姑娘免不了要被嘲笑,但是,要是哪天某位朝廷命官陷入大案,颂之他就不会受到姻亲连累的,一个小小的百户没有多大实权,也不会卷入朝廷命官的斗争里,他可以毫无顾忌的替朕办事。”
馀恩笑着说:“陛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