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落第秀才为钱冒充锦衣卫
京城流传一个笑话,说这五城里就数中城的苍蝇蚊子叫声最小,谁敢大声谁就得挨一巴掌。
朝廷所有重要的机构都在此坐镇,想不低调都难。
这里面尤以东厂和北镇抚司最为嚣张。
特殊身份带来的特权也让普通阶层想舔一舔这刀口上的蜜汁。
假冒的身份在民间屡次出现,成王败寇,赢了就能捞几笔,输了就得掉脑袋。
这种情况不止一例。
二月底。
通州漕运码头,一名锦衣卫总旗接到密报,带人查获山东参政私运辽东人参,覃温川率领缇骑南下将该参政抓获关进诏狱。
三月初,一名锦衣卫小旗,走在漕运码头四周,遇到商户就上前盘问,动辄就以山东参政被抓,朝廷要求严查为由,必须开箱验货,对这些商户进行敲打。商户们都是外地来京做生意的,为了摆脱纠缠丶恐吓,每人奉上二十两银子“买平安”。
半个月来,这个锦衣卫的收入相当可观。
钱到手也太容易了,这锦衣卫的手越伸越长,银子越要越多。从一开始的每人二十两,到现在动辄五十两,一百两,因为有些货物里面确实掺了私货,做生意的不敢声张,为了不耽误自己生意,忍气吞声丶自认倒霉,外地来的商户怨气越来会越大。
这一天,一个山东来的曹商户来到漕运码头,打算将上好的棉布卖入京城。
这种産自山东的棉布虽然价格比南方布料贵一点,但因色泽银白,比南方布料更柔韧,很受京城百姓的喜欢。
曹商户打算将今年第一批布料运进京城,下了船,雇了骡子拉的大车,带着一群夥计将油布包包好的一捆捆的布料运送离开漕运码头,刚走了没二里地,就遇到一名穿官服的人走了过来。
看这身衣服应该是锦衣卫,做了这麽些年生意,他在漕运码头也遇到过锦衣卫查验货物,自己做的都是正经生意不怕查验。
那名锦衣卫走过来喊住他,曹商户笑脸相迎说:“官爷什麽事?”
锦衣卫一亮腰牌,说:“我要查验。”
曹商户打开油布包,里面全是洁白柔韧的布料。
“官爷,咱这可是正经买卖,我们每年都往京城运送。”
“是不是正经生意我得查完了才知道。”
这位锦衣卫的口气有些生硬,不过这也没什麽,毕竟人家是官,人家执行公务呢。
“有位山东参政被抓你们听说了没有?”
“哦,听说了,听说是私运辽东人参被抓的。”
“现如今朝廷对从山东来的货物要求严查,我看你们这些东西……”
“官爷,我们不能干那种事,我们这都是正经货,你可以随便查。”
“你说正经货就是正经货?我每天在这儿查了也不知多少,都说自己是正经生意人,里面夹带了多少私货我能不知道。”
一名长工走到曹商户旁边,在耳边悄悄说:“老爷,你还是破费点吧。”
曹商户皱着眉头看了长工一眼,长工冲他挤挤眼,曹商户明白这是遇上讹钱的了,自己做生意将近二十年了,也遇到过索要好处的,这不稀奇。但自己头一遭遇到锦衣卫伸手捞钱的,以前也只是偶然听同行说锦衣卫也有不干净的,没想到这次真碰上了。
那名长工又凑过来来说:“以前听别人说过锦衣卫要好处的,老爷你别得罪他们。
曹商户憋着一口气走到锦衣卫跟前低声说:“官爷,您看这个合适吗?”
说着掏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
这名锦衣卫斜着眼看了看,说:“这是给兄弟们的‘辛苦钱’,我先收着。”
“请官爷通融通融吧,我们这些兄弟也要吃饭的。”
锦衣卫看了看这群长工,一挥手:“走吧走吧。”
“谢谢官爷。”
曹商户带着长工们运着货物赶紧往京城走。
一路上,曹商户憋着气,半路上趁着夥计们喝水嚼干粮的时候,曹商户总觉得这事不对。
可又想不起哪里不对劲儿。
往前又走了几里地,经过一家茶肆前,两名锦衣卫说说笑笑从里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