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安春娥遭和离被迫出家
如今安春娥在李府过的如履薄冰,从前的自信和得意一扫而空,公婆见了她连正眼都不瞧一下,丈夫见了她连说话也没个好腔调。
她在衆人面前如同过街老鼠,这府里上上下下,除了近身伺候过的丫头,各房的丫头嬷嬷也不敢与她走得太近,怕自家主子知道了挨骂,更怕被李颂之知道。其中有些有脸面的下人对她多是鄙夷之态,谁也不把她放在眼里。
现在就是宋明鸿都比她高几头。
因为她已经是罪臣之女!
论理,她已经出嫁,朝廷虽然抄了她娘家但还是牵扯不到她的。但自古娘家出大了事的官家女子在婆家也不可能好过。尤其是像她这样在婆家过于招摇,又欺凌别人,在她势败之後,别人也会反扑的。
留下她不是不可以,但留下她也是有隐患的,她丈夫李友珍在官场上怕是要受到羁绊和嘲笑,她的儿女无论在前途上还是婚嫁上将来也要受连累。
可如果离开了这里,她无处可去,离开这荣华富贵,她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活下去。
李颂之夫妻俩带孩子来李府,安春娥再也不像之前那样主动往跟前凑,似乎也没人愿意看见她。大哥一家在公婆面前说说笑笑,李友珍还得在哥嫂面前陪笑脸,唯独她躲在屋里。
曾经被她设计撵走的腊梅跟着李颂之夫妻俩在李府也涨了脸面。
只有安春娥活得小心翼翼。
安春娥活得小心翼翼。
每日吃饭面对的是丈夫那张冰冷的脸,安春娥心里委屈,可在李府里除了两个孩子没人在乎她。
每当两个孩子要接近她,被李友珍看见了就会让人抱走。
渐渐的,温夫人也开始频繁的让人把两个孩子往她那里送。
谁也不想让她把孩子教坏了,更不想让她连累孩子。
安春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动不动抹泪哭泣,一是真的感受到了孤立和冷漠。二是想引起同情,希望李府不要抛弃她。
李府哪会同情这种人,大家都不领情,府里的一些丫头婆子也在温夫人面前说闲话,说她动不动就哭,也不知道怎麽惹着她了。
李颂之曾经说的“我们李家有过一位太後,一位太皇太後,你一个被抄了家的罪臣之女就好好在我们李家过日子吧”,这句话可不是让她悔过自新,重新做人,这是在暗示她,她後面还有苦头要吃呢,李颂之更是在提醒长辈们,她是个烫手山芋,赶紧扔掉。
李颂之自小在这种立于顶端的富贵阶层长大,他是最了解的了,李府根本不可能留下她,那些尚且不如李府的人家在儿媳妇娘家出事後都火速撇清关系,更何况这等皇亲国戚的大家族。
自他担任锦衣卫以来,这些年见过太多因亲戚获罪而迅速切割亲缘的,更见过因岳丈或婆家出了事而休妻丶退婚的。
自从在小女儿婚礼上见识了安春娥的自私虚荣,不会管家只会捣乱後,李旻和温夫人对这个二儿媳越来越没好感。
温夫人如今十分厌弃她,安春娥把大儿子得罪成那样了,怎麽可能还会给她好脸色。甚至觉得二儿媳还不如大儿媳这个小门小户出身的女子有教养。原本李旻和温夫人看不上宋明鸿那只是因为宋家门户低,可要论起长相丶人品,脾气,这个大儿媳还真没的说。其实李旻和温夫人这两年对大儿媳也是不错的。反倒是安春娥,显摆丶排场,还总想替婆婆管家事。
这次安家出了这麽大的事,温夫人和李旻商量着,二儿媳绝不能继续留在李府了。
李柯和陈氏也是这个意思。
一家人做出一致决定,先和离,再让她家亲戚带走她。
李旻和温夫人把李友珍叫过去,说有事要商量。
李友珍急忙来到父母面前,李旻说:“今天叫你来,有件事必须跟你说,如今安家出了这种事,春娥不能继续留在李府了。”
李友珍明白父母的意思,他先低头沉默了一下,而後坚定地说:“一切都听父亲母亲安排。”
温夫人说:“我们跟你祖父祖母都商议过了,你们先和离,再让她家亲戚把她领走,到时候把她的嫁妆全清点好让她带走。”
她的嫁妆,李府一丝一毫都不留,李府这等人家也不会贪图她的嫁妆。
李友珍说:“目前也只能这样了。”
李府下人先去找安春娥舅舅,她舅舅姓陈,是某县知县,在安家被抄後已经是战战兢兢的过日子,看到李府的人找上门来当时被吓得两腿直哆嗦。
李府下人讲明来意後,陈知县拒绝收留她,当着李府下人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我不能收留她。”
李府下人笑着说:“好歹也是老爷您的外甥女啊,给她个住的地方就行。”
陈知县坚决拒绝,表示:“安家是有罪之家,我真不能收留罪臣家属。”
李府下人说:“这样吧,你去租个宅院让她住进去,一切费用让她自己出,这总可以了吧。”
陈知县:“恕难从命。”
李府下人笑问:“老爷您真的不愿收留?”
陈知县:“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我这一家老小不能受牵连。”
李府下人:“既然老爷您铁了心要跟她划清界限,那我们也只能想想别的办法了。”
陈知县:“她还有个堂兄,住在离京城不远的地方,你们去问问,他家愿不愿意收留。”
李府下人:“既然是这样,那我就回明了我家老爷夫人,不打搅了。”
李府下人走後,陈知县的妻子赶紧走来询问,陈知县擦了擦一脸的汗,跟妻子说:“这个外甥女啊,已经把太皇太後的娘家给得罪了,尤其是把李颂之得罪透了,怎麽可能有好果子吃,现如今必须跟她断绝一切联系。”
陈知县的妻子点头说:“对,你做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