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立马走出来帮腔,“刘双拥,你既然是咱们四合院的一份子,你就要守这四合院的规矩。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怎么到你这就不同了!人聋老太太还是是烈属呢,当年可是为了红军打过鞋子,做过棉服的,大家尊重她又怎么了!”“刘海中!你也别到我跟前来嚎叫!给红军打个鞋底,做件衣服就是烈属了?难道这铜锣湾就她一个人打过鞋子啊?你去问问那年纪稍微大点的人家,谁家没有给红军们打过鞋子,做过衣服?还有,她聋老太太是不是烈属,这点又没人知道,什么都是你们在自说自话而已。但是我这个烈属可是有档案记录在册的!要不要咱们去翻翻街道办的档案,看看到底她是个什么身份?我相信咱们国家那么强大,想要查一个人的底细,应该还是很容易的。”四合院傻柱他表哥(二十六)聋老太太一听心里就慌了。以前有些小说当中说聋老太太是特务,这她倒还真不是。她每天门都不出,又怎么跟人去接头呢?只不过她的底细也经不起考察。以前年轻时,她是国民党一个大官的情妇,甚至还给他生了个女儿。后来那当官的逃到台湾去了,也带走了她的女儿。从那以后,她就从那当官的给他买的大院子内,装成逃难的难民离开了那里。机缘巧合之下,在这四合院内买了两间房。原本当时她来得早,还有机会选择房子的地方,可是她就特意选择后院的两间。她因为手上有钱,不必要出去做工。所以从那以后,她就一直待在四合院内,深居深居简出,装聋作哑。连最基本上要买的生活必需品,都是拜托院子里的人帮她买的。就是担心随意出去走动,会遇到熟人给认出来了。说来易中海跟何大清,以及后院的郑老头是四合院内的最早住进来的。易中海当初是亲眼看着,聋老太太住进来的时间。她当初带着几个沉甸甸的牛皮箱子。虽然后来那几个箱子都不见了,但是对当时来说,那种箱子就代表有钱。易中海他就没有怀疑过,这聋老太太的来路吗?当然有过的,但是易中海本就是那种无际利不起早的人。既然知道老太太手上有不菲的财物,他又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个发财的机会?于是他经常会要他的媳妇去帮老太太,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像以前,帮聋老太太去买生活用品。开始的时候,聋老太太还会让院子里的其他人去买过。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基本上就是定下易大妈一个人了。慢慢的,易大妈更是帮聋老太太洗洗刷刷什么的。在易中海看来,反正又不用他在做,累的只是他媳妇而已。而得好处得好名声的却是他,又何乐而不为呢?至于聋老太太烈属的身份,也都是易中海为了抬高她在四合院内的地位,给张口编出来的。那时候前线军需紧张,上面分派了一批衣物,鞋子到街道办,请街道办闲置人员帮忙做好。其实那时候因为是上面派发下来的,所以基本上会做手工活的大妈大婶,甚至有些小姑娘,小媳妇们都做过。然后也只有易中海后来拿这件事,在四合院内大肆宣扬,说聋老太太给红军做过衣服,打过鞋底。然后聋老太太又故意说一些半真半假,遮遮掩掩的话忽悠其他人。而聋老太太也因为这个身份,让她得到了极大的便利,也就默认下来。四合院内的邻居们,都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从来没有人去核实过。对于他们看来,烈属就烈属吧,虽然平时都把聋老太太当老祖宗尊敬,但是要他们付出实际行动还真没有。以前帮老太太洗洗刷刷这些活的,都是易中海老婆。后来何大清跑路之后,围着聋老太太打转的,则是变成了傻柱子。所以他们对于口头上,这声老祖宗也就无所谓了。然而双双可不同,他自从知道自己是何雨柱表哥的时候,就让小橘子就把院子内所有人,全部都调查过她们的底细,并且和小橘子分析过这些人的性格。当时这么做的目的,也只是未雨绸缪,就是为了抓到有些人的把柄。反正是绝对不可能,让这些人再扒着何雨柱吸血的。要说起来,这聋老太太比易中海,还要稍微好那么一丁点的。最起码活着的时候,也会时不时的给傻柱一点关心。最后死的时候,还把房子留给了何雨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