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这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忧国忧民。
把一个粗莽武将的忠肝义胆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龙椅上的李世民,以及殿内文武百官,听得却是满头雾水。
这浑人今日吃错药了吗?怎滴突然变得如此深谋远虑,忧国忧民了?
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到底想表达什么?
尤其站在一旁的鄂国公尉迟恭,听到程咬金又提“生擒”他的旧事,就有些黑脸,终于忍不住了:
“程知节!你这个浑人!有屁快放,少在这里拐弯抹角,故弄玄虚!”
程咬金非但不恼,反而像是等到了捧哏的人,精神振奋,挺直腰板:
“鄂国公问得好!那俺老程有话就直说了!”
“为了咱大唐江山永固,军力长盛不衰,能源源不断地培育出忠勇双全的优秀将才!”
“微臣今日特冒死提议,请陛下下旨,建立‘军校’!”
“军校?”
李世民微微挑眉,威严的脸上露出讶异之色。
这个词,他从未在任何典籍或奏报中听说过。
殿内群臣更是面面相觑,窃窃私语起来。
“军校?”
“军校为何物?”
“听着……好像是与军伍有关的学堂?”
“别听程知节在这放屁!他一个浑人、老匹夫,能想出什么正经主意!”
“陛下,正是军校!”
见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程咬金声音愈发响亮,生怕有人听不见似的。
“军校?”
李世民又低声念了一遍,手指下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目光锐利:
“程爱卿,你且仔细说说,这‘军校’,究竟是何物?与国子监、弘文馆有何不同?”
程咬金早有准备,当即从朝服怀里,小心翼翼掏出一份奏折,双手捧着:
“回陛下!这军校的诸多细节、设立之必要性、以及其运作构想,微臣愚钝,口述难免疏漏!”
“故而斗胆,已将所知所想,尽数撰写于这份奏折之内,其中若有不妥或未尽之处,皆乃微臣之过!”
“恳请陛下御览!”
李世民一挥手。
侍立的太监连忙上前,接过那份奏折,小步快走,恭敬呈到御案之上。
李世民带着几分好奇,缓缓展开了奏折。
起初,他的目光只是平静地扫过,但眼神很快变得专注,变得锐利。
奏折字迹工整,条理清晰,绝非程咬金能写出来的。
但其内容,却如同一声声惊雷,在李二心中炸响。
从军校设立的宗旨,到教学模式,再到学科设置、分级教育和毕业考核……
这完全超越了这个时代任何军事传承模式!
其眼光之长远,格局之宏大,用意之深远,让李世民都感到匪夷所思。
李世民可以断定,若此策真能实行,大唐的基层和中层军官,将全是经过系统培养、对朝廷忠心耿耿、业务精湛的栋梁之材!
“好!”
李世民猛地一拍御案,震得殿内嗡嗡作响,也吓了殿内众臣一个激灵。
什么鬼?
至于一惊一乍的?
李世民却浑然不觉,目光死死盯着奏折,连声音都带着难以抑制的振奋:
“好!好一个军校!此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实乃强军固国之根本大计!”
他连说了三个“好”字,充分表达了内心的激动,和兴奋、赞赏。
满朝文武何曾见过陛下如此失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