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又是一年。
康熙三十八年,最浩大的事情便是南巡了。如一早约定那般,舜英这个贵妃在伴驾之列。当然了,最要紧的便是太后她老人家,虽然担忧南方炎热,但康熙保证会在暑热前回銮,太后也就应允了,老太太又指了宣妃与温宪陪伴,皇帝自是无有不允。
高位嫔妃里,除了舜英与宣妃,就只带了一个宜妃。
啧啧,宜妃虽老,但在高位嫔妃里头,在狗皇帝心目中却是独一份的份量。
除此之外便是新宠的瓜尔佳贵人与高庶妃,以及旧宠王贵人。皇子则带了直郡王、诚郡王和八贝勒,公主只带了温宪。
人员不算多,绝大多数都留在了京中。
正月二十一日,康熙布南巡诏旨:一切供给,由京备办,勿扰民间。
当然了,谁都清楚,怎么可能不打扰民间?这道圣旨,分明是康麻子给自己脸上贴金呢!
二月初三日,春寒料峭时节,浩大的御驾自京中启程,这是康熙的第三次南巡。
距离皇帝上一次南巡,已时隔十年之久。
天公作美,大运河上风轻云淡,迤逦看不到边际的龙船徐徐而下。
风儿有些凉,太后心情却颇佳。
“坐船就是快,一晃眼这就到了山东地界儿了。”太后特特披了件厚实的里貂斗篷,站在船头,看着浩浩江河,出感叹。
舜英这个贵妃,以及宣妃、宜妃以及瓜尔佳贵人、王贵人俱陪侍在侧。
舜英也不免有些感慨,虽说这不是她第一次出京,但上次离开京城,也已经是十多年前了,彼时她身着道袍,脸面涂黑,装作道士,一人一骑出京,寻访名山,失望而归。
如今这旅程倒是悠闲舒服多了。
太后回打量着瓜尔佳贵人那年轻俏丽的脸蛋,“这两日是高氏侍奉在皇帝身边吗?”
瓜尔佳贵人摇了摇头:“高妹妹晕船,这两日上吐下泻,都快晕过去了。”说着,瓜尔佳贵人露出不忍的神色。
太后蹙了蹙眉:“那是谁伺候在皇帝身边?”
领太监宁文忠不敢回话,宜妃也低下头,生怕被太后揪出来问话。
舜英倒是不怕,她掩唇笑道:“地方官员实在是忠心耿耿,生怕皇上身边没人服侍呢!”所以皇帝一出京,各色美人便送上了龙船。
宜妃急忙道:“其实绝大多数皇上都拒绝了。”
即使如此,收下的也不在少数。怪不得皇帝南巡,年轻嫔妃只带了三个,还有个晕船晕得快不行了。
“算了!”太后摆了摆手,“皇帝又不是小孩子了,有些事情,他心里该有数。”
就算没数又如何?就算把自己折腾驾崩了,那她老人家不过就是换个太皇太后的身份。
反正又不是她亲生儿子,她老人家不心疼。
宜妃立刻扬起笑容:“太后您瞧,这两岸山清水秀,还隐约有猿鸣之声,端的是一等一的福地呢。再过两日,咱们就该到泰安了,臣妾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没见过泰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