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广种,自有恩德,贫僧告辞。”
说完,了尘转身飘然而去,步履沉稳。
赵郎中盯着了尘离去的背影,眉头锁得更紧。
这开封城里竟然出了真和尚了?
他总觉得这和尚来得突兀,目的不明。
“拿来给我看看。”
他从小医官手中拿过佛像,这小东西一入手便觉得温润,分量适中。
而他翻来覆去仔细检查,发现这佛像通体紫润,雕工上乘,确非凡品。
若说奇怪之处,也不过只是在弥勒宽厚的背后,有几个细小的、排列规则的圆形孔洞。
看着像是某种特殊工艺留下的气孔。
烧制瓷器所用的支钉法也会留下印记,倒也常见于此类烧制器物。
他反复摩挲,并未发现夹层或异样气味。
“师父,这佛像真好!咱们就摆堂上吧?”
小医官眼巴巴地看着师父把玩着这小玩意,实在是喜欢得紧。
赵郎中摇摇头,将佛像递回给他:
“我这堂上只摆压方石镇纸足矣。
这等出家人之物,沾惹太多因果。
你喜欢,就放你诊案上吧。”
他转身走向药柜,继续整理药材。
自己这小徒弟既然喜欢就给他玩玩吧,一个小弥勒佛也没事。
而小医官则喜滋滋地将紫砂弥勒小心地摆在自己诊案一角,越看越喜欢。
了尘走出荣安堂,径直来到对面简陋的茶棚。
此时张永春正悠闲地坐在一张条凳上,面前放着一碗粗茶。
“居士,佛像已送达。”
了尘低声禀报,脸上带着一丝完成任务后的放松,也有一丝困惑。
张永春点点头,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
“辛苦大师了这一趟。”
了尘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了心中疑惑:
“虞候……贫僧愚钝。
此物既是虞候所备,为何不亲自送去?
岂非更为稳妥?”
毕竟这佛像他也看过了,一点机关也没有,就是个小摆件,张永春完全可以自己送进去嘛。
而张永春端起粗瓷茶碗抿了一口,眼神深邃如事业线:
“大师此言差矣。
这佛门法器,由得道高僧亲手奉送,方显虔诚,才合缘法。
我若送去,不过是一桩寻常之案。
大师送去,那便是佛缘天降,福泽深厚,这效果截然不同。”
说到这,他放下茶碗,对侍立一旁的王墩子道:
“墩子,护送大师回驿站歇息。”
王墩子沉声应“是”,与另外两名军士护卫着了尘,掀开了茶棚的帘子,转身离开。
而待他们走远,张永春随意地从怀中掏出一个巴掌大小、表面光滑如镜的黑色“令牌”,手指在“镜面”上轻轻一点。
镜面瞬间亮起,清晰地映出了荣安堂内部的景象角度正对着小医官的诊案,那尊紫砂弥勒佛像赫然在目。
张永春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手指微动,调整着视角。
哎呀,九一大神的推荐就是靠谱啊。
谁能想到,这一个小摆件,竟然是个针孔摄像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