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20节(第2页)

第120节(第2页)

除了动力更加充沛之外,更好的动机也可以带动大功率电机,为机载设备提供更加充沛的能源。

提高功率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想要解决任何问题,都必定需要有足够的功率作为保障。

这东西和组装电脑主机时候的电源是一个道理。

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

电源够大,diy的自由度就够大,才能供得起高性能的处理器和显卡……

总之,1996年的华夏航空工程师们,还没有体会过供电充沛所带来的爽感,在子系统能耗设计这一块还是抠抠搜搜的。

加上涡喷14的突然爆种本来也不在八三工程计划之内。

结果就是现在这个完整版歼8c上面总共36k的电功率,其实有一多半都没派上用场。

即便如此,也足够让试训基地的所有人长长见识了。

……

留给众人的震惊并没有结束。

还没等塔台指挥员做出任何回应,冯林的声音就再次从无线电那边传了过来:

“导弹准备好!”

从雷达截获目标到连续波照射器开始工作,再到导弹备便,整个流程也只用了之前一半不到的时间。

显然,一切相比于上次试验都变好了很多。

机电二局那边的带队负责人郭立强就站在指挥员身后,连大气都不敢喘,紧握成拳的双手藏在袖子里,但两只衣袖都跟着微微抖。

“o5号机,目标尚未进入导弹包线范围,等待射命令!”

总算反应过来的指挥员布了人生中第一条这样的指令——

尽管霹雳11,或者说阿斯派德的纸面射程有差不多4okm,但这个数字是在1万米的高度,载机和目标以1。2倍音相对飞行时能够打出的理论数据。

现在o5号机和靶机的高度都在5ooo以下,度也维持在亚音,35km对于这种导弹来说显然鞭长莫及。

实际上,作为一种主要研工作都完成于7o年代末的型号,阿斯派德在这些硬指标上确实已经落后了。

只不过之前华夏这边配套的雷达性能太差,所以根本顾不上关注导弹本身的有效射程罢了。

大概半分钟后,冯林总算获得了射击许可。

一枚导弹从o5号机的翼下点火,然后迅飞离挂架,在连续波照射器提供的信号引导下,朝着远处的目标飞去。

靶试区域距离机场并不算远,因此地面雷达得以全程跟踪这个过程。

在塔台里上百双眼睛的注视之下,代表着导弹的信号和代表着靶机的信号越来越近,最终重合在一起,并分散成了几个无规则散落的目标。

打中了。

第164章霹雳11的未来展

靶试自然不可能只打一就算结束。

因此后面又紧接着起飞了第二架靶机。

甚至于在杨奉畑和郭立强的要求下,这次试训基地还进一步调低了目标的飞行高度。

但还是被以几乎完全相同的流程准确命中。

“靶机确认击落!”

随着指挥员的声音响起,塔台指挥中心里面爆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25公里远的中距拦射能力。

如果单论射程,只是美苏上世纪6o-7o年代的水平。

但却意味着华夏的航空工业真正突破了“视距空战”这一门槛。

尽管更加先进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射后不管的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已经出现,但aim12o和r77的服役时间分别为1991年和1994年,距今才不过几年时间,各国战机的主力武器仍然是跟霹雳11一样的半主动雷达制导型号。

更何况这25公里还是下视下射打出来的。

所以总的来说并不算落后。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总算放松下来的郭立强转过身来,和6o1所这边参与测试的人员一一握手。

他在常浩南这里停留的时间尤其长。

试训基地这个地方不经常有媒体的镜头出现,因此很多心里话都可以没什么顾忌地说出来。

“小常同志,你虽然没有直接参与霹雳11的研工作,但绝对算得上是我们的大功臣、大救星!”

说到一半,郭立强的语气甚至有些哽咽。

这绝对不是装出来的情绪波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