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30节(第2页)

第130节(第2页)

由于围观群众实在太多,又要和生产设备之间保持一个必要的安全距离,因此不少人都只能远远地看上一眼。

“那一坨黑乎乎的东西,就是他们搞出来的核心技术?”

一个头半白的老工程师有些将信将疑。

软性磨料看上去就跟一坨化了一半的冰激凌差不多,卖相确实不怎么样。

而且一般理解中,“磨削”这个过程是要用一个更硬的东西来去除比较软的东西,软性磨料确实会对传统的概念造成冲击。

从脖子上挂着的临时出入证来看,他来自冰城锅炉厂。

这个厂不是烧锅炉的,而是造锅炉的,全国大部分电用的燃煤锅炉和不少蒸汽轮机配套的动力锅炉都出自这里。

而最近他们正在竞标某新型导弹驱逐舰的动力锅炉生产项目,却始终被加工制造能力不足所困扰,好几项关键指标都无法达到要求。

就在这个最关键的节骨眼上,科工委主持开展精工计划的消息传来,冰城锅炉厂几乎是赶着最后关门前的最后一刻上了车,对于41o厂这边的情况了解也就比较少。

“是,我昨天晚上听报告,他们说是能把不规则型面的抛光效率提高5倍以上,而且还可以处理深内孔、变口径管这些老大难的工件。”

旁边另一位陕柴重工4o8厂的工程师就要游刃有余地多。

他们的情况和冰城锅炉厂差不多,最近在负责对mtu公司柴油机的许可证生产工作,但至关重要的国产化率指标却卡在了一个门槛上迟迟无法取得进一步突破,所以在得知这个精工计划的第一时间就要求参与,并且还提供了一大笔项目经费。

“我去,5倍……不能是放卫星吧?”

“看着吧,应该用不了太长时间。”

就在围观人群讨论的功夫,经过培训的技术工人已经完成了对加工程序的加载和设定。

这个流程本来计划由常浩南亲自操作,但后者认为由普通文化程度的工人动手,更能体现出这套“傻瓜式”软件的优势。

一根涡喷14上面的滑油弯管被夹具紧紧固定了起来——

41o厂本身并没有对气膜孔内壁进行金相检测的能力,所以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磨粒流加工的能力,钟世宏和常浩南最终决定让一根加工难度同样很高的变口径弯管来获取这台设备的“一血”。

准确来说应该是半根,因为前面还切下来了一部分,等一会用来和加工之后的情况进行对照。

启动按钮被按下,压缩机随之出嗡嗡的响声。

刚开始似乎并没有出现什么变化,但十来分钟之后,牙膏状的废弃磨料开始从夹具周围预设的排泄孔中被挤出来。

旁边等待许久的工人马上开始把准备好的新磨料填进去。

加工继续进行。

没有任何一个在场的人觉得枯燥乏味。

就一个如此复杂的工件抛光工序来说,持续几个小时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

大概5o分钟之后,夹具打开。

经过航空煤油冲洗过后的工件从外表上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这还不到一个小时……时间是不是有点不够啊?”

“五倍效率的话,倒也差不多的样子……”

操作工人并没有受到这些讨论的打扰:

“上切割机!”

滑油管的内径足够直接塞探头进去做表面粗糙度检测,但要论直观,那肯定是直接切开效果更好。

经过抛光和未经抛光的两个工件很快被从中间一分为二。

在厂房的灯光下,哪怕仅凭肉眼,都能看出区别。

左边的工件内壁,亮得几乎能当镜子。

当然,为了严谨,该做的测试还是要做的。

“抛光前工件内壁,平均粗糙度ra值=1。466。”

常浩南亲自上阵,读出了屏幕上显示的第一个检测结果。

刚刚还在讨论的围观人群也重归寂静。

所有人都在等着,他的下一句话。

“抛光后工件内壁,平均粗糙度……”

“ra值=o。367!”

周围几乎瞬间陷入了沸腾——

“我滴个乖乖……”

“真能这么快?”

“……”

在人群的另外一边,几个穿着航空工业工装的男人几乎两眼光地看着眼前的机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